前些日子蓝田文友刘羿编著《钱起诗编年校注》,嘱笔者帮忙查阅资料。
亿万年地壳裂变,千百载风蚀雨淋,造就了千奇百怪的山。渭北高原白水县,虽然没有名山奇峰,可境内不乏形形色色的山、大大小小的沟。
老渭南,也就是今天的临渭区,南依秦岭北麓,北临泱泱渭水,地处关中东府要冲,既是关中东出潼关的必经之地,又是西联古都长安的关系纽带,历来为京畿重地,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
偶尔看到一篇文章,文章中说:“公元802年,刘禹锡调任京兆府渭南县主簿,不久迁监察御史。”
女儿给其他叔伯父母只带两个爵角馍。
说故事的人都有点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儿,根本不怕巷里那些歪人。
演影戏过年头五天主要是带着花馍礼品走亲访友,可“破五”一过,近亲走完了,各村就开始筹办演唱皮影戏,一直演到正月十五。
听华阴老乡多次说过,他们的先辈曾把华阴迷胡唱到甘肃武威那里。出于曾经接受过华阴山水恩惠的情结,这件事我常记于心,处处留心关注。
过了风陵渡,便进入关中东部久负盛名的关隘潼关,桥头一片繁华,这里是秦东镇的所在地。秦东镇即汉代的潼亭,是东汉著名的廉吏和清白家风相传的杨太尉魂归之处。
‘世间多少不平事,却被同州看华山。我到左冯今几月,何尝见得此山颜。’
西安易俗社是戏曲文化的一座丰碑。 说远点易俗社与莫斯科大剧院、英国皇家剧院并称为世界艺坛三大古老剧社。
这是一条通往司马祠墓的石板路。
在渭南市博物馆三楼《百年沧桑——渭南记忆》展馆里,有一处公义长粮行模拟复原实景。
洛河古渡口地处蒲城县孙镇的石羊村。石羊村因村头有古石羊而得名。早在秦汉时石羊及其周围的村落就是洛河西岸商贾云集、十分繁华的水陆码头。
虽说往事如烟,随风而逝;但一些人,一些事,却并不随风而逝在历史云烟深处,有的,至今还为人们津津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