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日报 记者 倪伟 李沛华
9月8日上午11时,5辆绿色大巴车整齐地停在临渭区白玉兰酒店门前,车身悬挂着“众志成城疫情散,平安健康享团圆”的横幅,它们将护送渭南经开区信义街道紫兰村的112名解除集中隔离人员回家。村民们手提行李,扶老携幼,在经过信息登记、消杀等流程后,依次走出酒店,秩序井然地登上大巴车,他们即将告别一段难忘的经历。
“大家保持一米间距,不要拥挤,上车后间隔就座!”来自经开区管委会党政办、招商局和公安分局的工作人员一边维持登车秩序,一边帮助群众拿行李,现场气氛轻松而融洽。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常寅介绍说:“紫兰村是本轮疫情中的高风险区域,经过流调、研判,我们于8月29日凌晨开始,陆续将该村480名密接人员集中隔离到临渭区、华州区、韩城市3地的6家隔离酒店,因为响应迅速,转运及时,掌握了疫情防控工作的主动权。经过多日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今天将符合解除隔离条件的人员接送回村,进行居家健康监测。”
酒店外的临时帐篷旁,飘扬着市中院抗疫志愿服务队的红旗,在此值班的李瑞和赵欣斐挥手跟隔离人员告别,“8月26日下午接到任务,志愿服务队立刻来到酒店外值班。我们的任务是隔离管理、医学观察和相关服务工作,为隔离人员、隔离点提供良好的隔离保障。这么多天来,虽然和隔离群众没说过一句话,但似乎彼此已经很熟悉了。看到大伙平安回家,我们也跟着高兴。”赵欣斐笑着说。
市中院抗疫志愿服务队的值班时间是早8时至晚8时,其余时间由经开区公安分局负责。
经开区公安分局党委委员、治安大队大队长张瑞林介绍:“维护隔离酒店外围的秩序,只是我们的一项任务。疫情期间,公安部门要负责中高风险地区的临时管控、社会面巡逻防控、涉疫案件处理、疫情流调排查、困难群众帮扶等工作。疫情防控工作点多面广,比较复杂,但我们这支队伍服务大局、听从指挥、主动担当、吃苦耐劳,为了守护家园,我们将继续保持昂扬的斗志,扛牢责任,忠诚履职。”
张瑞林不停眨着通红的双眼,显然,他已经很久没合过眼了。“最近总是没时间睡觉,但现在还不是休息的时候,等到疫情结束再补觉吧。”说完,他开着警车,准备为大巴车护航领路。
不到半个小时,5辆大巴车就出发了。酒店内的“大白”目送隔离人员离开,还来不及休息,医疗组组长韩荣就背起灌满消毒水的喷雾器,用嘶哑的嗓音分配下一阶段的任务。“接下来,咱们主要有两个工作,一是对整个酒店进行彻底消杀,不留任何卫生死角;二是处理医疗废弃物,不能在现场遗留任何隐患,一定要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韩荣语气温和,态度坚定,一如既往地带有激励的力量。在酒店隔离期间,来自市第一医院的韩荣和同事们结成了一个“战斗小组”,他们要负责上百名隔离人员的健康监测、核酸检测,同时还要进行环境消杀,并处理所有突发医疗状况,虽然任务重、责任大,但每个人都毫无怨言,“医生就是哪里需要,就要在哪里出现。”韩荣的话犹如“定心丸”,让整个酒店上下在隔离期间都无比踏实。
白玉兰酒店距离经开区信义街道紫兰村十几公里,大巴车还在路上的时候,信义街道办的干部们就已经做好了准备,只等乡亲们回家。他们以地上石灰粉画出的一米线和停车位置为坐标点,整齐地分散在几百米的村道上,每个人都明白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只等大巴停靠到位,立刻就能引导乡亲们排队登记和领取物资药品。信义街道办人武部部长夏一凡说:“9月7日下午接到通知后,信义街道办立刻将机关干部集合起来,按照不同分工,划分为秩序维护、物资发放、消毒消杀、医疗保障等几个工作小组,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毛细血管’作用,把疫情防控的各种措施落到实处。”
随着警笛的声音由远及近,5辆大巴车缓缓驶入紫兰村,分毫不差地停靠在划定的停车位上。车门打开后,张璐雯跟妹妹下了车,二人看到地上的一米线,相视一笑,按规定分开站好。“8月31日下午,我跟家人坐上大巴车去了隔离酒店。一开始有点不适应,毕竟以前很少在外面居住,另外担心能不能准时吃上饭。后来才发现自己多虑了,不仅每天三餐都准时送到,而且荤素搭配,营养俱全,还有餐后水果。”张璐雯扶了扶自己的眼镜,继续说,“这一次的隔离经历使我成长了不少,隔离点工作人员的奉献精神让我感触很深,我现在的理想是当一名医生。”
57岁的村民马文红归家心切,领取了口罩、药物、橡胶手套和消毒水后,一路小跑回到自家院子,正好遇见背着喷雾器的志愿者,对方叮嘱:“老马,咱们村每家每户都要消杀。我刚给你屋里喷了消毒液,你等半个小时再进屋。”马文红笑着点头:“现在的防疫措施真全面,住酒店的时候一天两次消杀,没想到回家还有人搞卫生,这个‘迎接仪式’好!”手机发来一条信息,村干部在微信群里提醒道:政府采购了一批月饼,明天由志愿者送到每户家中,是给大家的中秋节礼物。“住酒店时吃得好喝得好,回家又发一堆防疫物资,过节还给月饼,我真要感谢咱们的疫情防控人员。”
与马文红一样,村民邱云也对疫情防控人员满怀感激。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他有照顾家庭的责任,在去隔离点的路上,他担心尚在襁褓的幼子无法获得婴幼儿用品。但刚到隔离酒店,他就发现可以通过微信群提出诉求,工作人员会及时满足隔离人员的需求,“要啥在群里说一声,就有‘大白’送到房间里了。我家这次隔离了6个人,老人小孩都有,大家都被照顾得很好,这里要感谢所有的工作人员。以前对防疫政策可能还不太理解,但现在是彻底懂了,也完全支持。希望疫情赶紧过去,赶快恢复生产,我还有好多活儿要干呢。”
走到家门口,邱云的大儿子兴奋地说:“我们回家啦!”
“回家啦,咱们村的疫情结束了。”邱云笑着说。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