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结硕果 勇毅前行再出发——写在2023年临渭区两会召开之际

渭南日报 记者 程瑾 通讯员 冯文静 张卿

这是一组振奋人心的数据,也是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临渭区全年完成生产总值361.71亿元,增长2.9%,总量占全市16.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1499元和16423元,分别增长4.7%和6.2%;全年实施重点项目90个,完成投资180亿元,其中43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45亿元;“美好生活示范区”建设全面发力,投资2.3亿元的金佰泰装配式建筑建成投产,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等16个产业项目进展顺利;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全面推进,19条背街小巷完成改造,南塬北坡综合治理等海绵城市项目顺利实施,建成公租房5162套……先后被授予国家首批支持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县、全省促消费稳增长先进县、全省防汛抗旱先进单位、全省县级防震减灾先进单位、平安陕西建设平安区,获授陕西“平安铜鼎”。一个个令人欣喜的成绩让临渭的发展跃然纸上,也激励着临渭在新时代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开年之初,省委省政府就在全省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三个年”活动,临渭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要求,迅速实施“三个年”活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建设全域美好生活示范区为统领,扬起大抓项目、大抓投资的势头,以加快城乡建设,提升民生福祉为目标,积极树起服务群众、服务企业的导向,在全区继续深化作风建设专项行动,把奋发有为的状态提起来,把知责担责的、团结奋斗的合力聚起来,全力打造美好生活示范区,全区高质量发展之船正乘风破浪、稳步向前……

“今年,我们将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始终,突出发展银发产业,扎实开展‘三个年’活动,持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锤炼作风,以新担当新作为加快创建老年友好型城市和全域美好生活示范区,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谱写临渭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临渭区委书记李曙升说。

又是一年春好处,三贤大地万象新。美好临渭宏伟蓝图正在展开,澎湃动力竞相迸发,各种荣誉接踵而至,一份份获得感、幸福感触手可及,一座座城市梦想正逐渐变为现实……

赋能银发经济 全力打造美好生活示范区

养老服务站、养老养生健康食品展区、养老文化长廊、网红打卡街……在临渭区核心商圈——宏帆广场,“银龄金街”已经成为集养老综合信息平台、日间照料服务中心、适老化改造与养老产品销售为一体的街区,形成了具有示范性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现在,“银龄金街”已经拥有了一批老年“粉丝”。

过去一年,临渭区坚持发展银发产业,持续在谋项目、抓招商、强保障上下功夫。丰原镇长寿塬数字温泉康养社区、阳郭镇中药材产业园、阎村镇“臻艾源”秦艾产业园等一批银发产业的项目加速布局,发展理念得到省市认可和支持,实现了在产业发展上换道领跑,产业吸引力进一步增强。中国民族医药协会、李时珍生物药业集团、西安弘祺生物科技等企业来区考察调研,浙江运达风电、“三园里”现代农业综合开发、中电分布式光伏发电等项目成功签约,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20亿元以上,位列全市第一方阵。

2023年,围绕建设全域美好生活示范区,临渭区将积极做好“双核三片两环多点”产业空间布局,加快构建“2+N”银发产业体系。构建银发综合服务体系,提升“银龄金街”市场效益、社会效益,建成康养中心、智慧养老产业园,建设翠林清溪、三园里、长寿塬等康养基地,打造桥南旅游、丰原银发、阎村康养、阳郭中草药等特色小镇,提升村级养老服务站、农村互助幸福院15个,创建示范性老年友好社区2个。构建银发健康食品产业体系,扩大“臻艾源”“秦牛食品”品牌影响力,设立银发产业专项基金,加快建设银发产业研究院,培育2家银发食品生产企业。推动精品制造、康养旅游、健康服务、全龄社区等银发产业一体发展,创建全国首个“老年友好型”城市。“我们将围绕建设全域美好生活示范区目标,找准抓实人大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组织代表对银发产业体系建设情况进行视察,为发展增动力、添活力。”临渭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张银仓说。

康养项目不断进驻、机构养老力度增大、居家养老服务升级……随着临渭银发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养老模式逐步健全,多元养老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我们相信,幸福的笑容将绽放在越来越多老年人的脸上。

突出项目建设 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1月28日,临渭区举办2023年第一次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本次开工项目8个,总投资17.5亿元。全面吹响了临渭高质量项目推进年的集结号。

今年临渭区全年策划包装重大项目150个以上,争取中省各类资金40亿元以上,同时深入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全年计划实施重点项目220个,实现年度投资240亿元。其中市级重点项目40个,实现年度投资141亿元。确保渭北排水系统改造、海兴国际二期等75个项目建成投用,推动渭南南330千伏输变电工程、金水路北段东侧棚户区改造二期等145个项目完成投资计划。聚焦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等重点区域,瞄准生物制药、先进制造、商贸物流等重点产业,招引一批“链主”“链核”重点企业;瞄准西渭融合发展、西咸一体化,主动承接西安外溢企业。举办专题招商活动4场以上,小分队外出招商40次以上,到位资金125亿元以上。

与此同时,营商环境突破年的系列措施已经全面推进。新的一年,临渭区将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行“容缺+承诺制+并联审批+全程帮办代办”机制,严控涉企收费,规范服务收费,切实降低企业交易成本。确保全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9000户以上,以最大的诚意让利于企,以最优的政策助企纾困,以最真的服务为企护航。

新发展格局下促进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2023年,临渭区将在打造品质消费、满足市民美好生活需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持续发力,打造省级商业步行街1个、镇级商贸中心5个、县域仓储配送前置仓2个。支持“壹山窑”创建国家乙级民宿,培育限上商贸企业10户。开展城市商业提升行动,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4个,让城市充满浓浓的烟火气!

建好管好城市 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

近几年,每一个生活在临渭区的人都切身感受到了城市发生的变化:道路宽敞了,交通顺畅了,绿地增多了,市容整洁了,空气清新了,生活更便利了,环境越来越怡人了。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群众过得更幸福。今年,临渭区将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计划实施城建项目52个,年度投资83.7亿元。启动西潼路西段南片、印机南院等城改项目4个,加快老货运站二期、梅园新村等棚改项目8个,提升改造背街小巷6条。努力让城市更加畅通、更加靓丽、更有活力。

不断完善城市功能,系统化、全域化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创建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实施老城街城市供排水改造,建成生活垃圾中转站2座、餐厨垃圾就地化处理站2座。新增停车位2000个,建设充电桩500个以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全力建设“城市公园绿地10分钟服务圈”,新增绿化30万平方米以上,让群众推窗见绿、出门进园。

城市三分建七分管。今年,临渭区将以创文冲刺年为抓手,以家的情怀爱护城市,以绣花功夫管理城市,推进“五社联动”基层治理试点,培育孵化126个社区社会组织,力促社会化组织服务站实现全覆盖。加快智慧城管公共服务信息化中心建设,建立健全城市档案。开展文明城市共创共建行动,让创建意识更加深入人心、创建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临渭区颐养苑项目

办好民生事业 群众生活幸福感不断提升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

2023年,临渭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放在工作首位,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强化民生保障、办好民生实事,在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困有所助、劳有所得、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等领域持续发力,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我们将围绕建设全域美好生活示范区目标,不断推进‘临事好商量’向基层延伸拓展,不断拓展‘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制度化实践,让协商议事普惠民生。”临渭区政协主席陈根许说。

让村民生活更有保障。今年,临渭区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粮食面积稳定在103万亩以上。启动渭南葡萄产业园国家级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新建自动化果品分拣线2条,新增冷链库容3000吨以上。落实镇村布局规划,分类有序推进乡村建设,完成村庄规划编制80个。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6个,创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2个。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完成农村改厕1.2万户,让农村群众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的生活。

筑牢社会保障网络。落地落细减负、稳岗、扩就业等措施,新增城镇就业7000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待遇调整机制,推进生育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并轨。建成公租房5500套,完成销售3500套。高度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群体,扎实做好兜底保障工作。

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一是建成宣化小学、五里铺小学、第一幼儿园“两小一幼”学校,新增学位2800个;二是完成区中医医院搬迁并投入使用,进一步满足群众就近就医需求;三是打通滨河西路等5条城市次干道路;四是投资7.6亿元,建设塬区水源地及农村水系连通工程;五是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开放运营,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好研学场所;六是改建提升农村道路150公里;七是推动农村公共卫生保障提升工程,组建乡镇中医医共体;八是投资1.98亿元,实施93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九是投资1.6亿元,实施农村流通物流体系工程;十是新建2个城市公园,建成8个街头公园。

不忘初心方能行稳致远,牢记使命才能开创未来,担当作为才能大有可为。“新的一年,我们必须把团结奋斗贯穿始终,做到大事讲政治,小事讲风格,共事讲团结,办事讲效率。必须把务实担当贯穿始终,实打实发展经济,实打实破解难题。必须把追赶超越贯穿始终,坚决扛起主城区使命,事事争第一、处处创一流。必须把风险意识贯穿始终,统筹好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努力让临渭的发展更有韧性、更可持续。”临渭区代区长菊峰说。

站在崭新的历史起点上,临渭区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持续深入实施“三个年”活动,砥砺奋进加油干,勇毅前行谱新篇,同心同德、团结奋斗,高质量推进全域美好生活示范区建设,为谱写好渭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彭一鹏 摄)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