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

刘平安

临近辛丑牛年春节,绕不过留在心间的年味。

所谓年味,就是老百姓对过年习俗的一种感受和味道,从古到今流传下来。过年是一种传统,年味也是对传统文化习俗的传承。中国的年俗文化源远流长,在全国各地乃至全球华人因地域衍生出了很多喜闻乐见的过年习俗,内容丰富,各具特色,都是以热闹喜庆为主,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

近年来,我们国家非常重视传统文化,年味的习俗也是一样重新被人们关注起来。从内心说,虽然时间流逝,但留在我们这一代人心间的年味,永远挥之不去。小时候,在物质文化不是很丰富的年代,也没有感受到有多么艰难困苦,印象中年前家家户户都置办年货,从“小年”开始,祭祀灶王爷,全家里里外外“除尘”扫屋是少不了的,蒸年馍、贴春联,全家老少一起吃年夜饭,还有守岁、发压岁钱、拜年,放鞭炮、放烟花、划旱船、扭秧歌,逛庙会、赏花灯、过元宵节等等习俗一样都不少,一直都保留下来。这些都是构成年味的重要元素,也承载着中华文明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内涵。

过年期间,要数孩子最开心,因为不用上学可以尽情玩。他们始终把自己融入欢乐的海洋,有新衣穿、有好吃的、放鞭炮、走亲拜年、看划旱船、踩高跷放烟花,锣鼓喧天的场面会让孩子沉醉其中。大人们有干不完的活,孩子只顾得尽情玩。过去有句话:孩子盼过年,大人怕过年。主要原因还是物质匮乏,大人们要盘算一家老少的衣食。虽然艰难,但在年前,买少量猪肉,炖肉是必须的,厨房里的浓浓肉香也会把孩子馋得口水直流,灶里那熊熊燃烧的火焰,会把勤快女人的脸照得通红。那天孩子会一直等到啃肉骨头才算满足,男人会为布置先祖的画像,家里高的低的地方再归整一遍,也会在村子里给这家帮忙那家帮忙,直到大年三十开始贴对联,然后一家人围在一起,吃着不是很丰富但也温馨的年夜饭,期盼着新年的到来。

岁月在前行,时代在变化。年,过的是一种亲情、一种传承,一份牵挂、一份守望。如今过年,对吃肉、穿新衣、放鞭炮、看春晚这些已经少了渴盼,大家都开始用视频、抖音、微信拜年祝福。虽然年味越来越淡,但只要用心去过每一天,那流失的年味,将会长久地携刻在我们记忆的长河中。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