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宪辉
眼下正是西瓜成熟的季节。近日,记者来到渭南经开区阳曲街道办附近的西瓜种植地,看见瓜农正乐呵呵地采摘西瓜,丰收的喜悦写满脸庞。
贺伟光,蒲城龙池人,种植西瓜十几年了,蒲城人素有种瓜的传统,而龙池镇又是蒲城西瓜种植的重镇。近年来,龙池的设施农业快速发展,西瓜种植面积持续扩大,很多农村的土地已经流转到位,于是当地村民便将目光转向了周边区域,赴大荔、临渭等地承包土地,发展西瓜种植产业。
贺伟光告诉记者,过去种植西瓜,很大程度上是靠天吃饭,而且种植西瓜的方式也很原始,都是在地膜地里挖个洞,然后把瓜籽种进去,所以农民原来不说“种瓜”,而是说“点瓜”。当然,这种方式种出来的西瓜,口感非常好。但是这种种植方式也有很多弊端,比如对地力的损害比较大,连续种几年瓜就得“倒茬”,不然种出来的西瓜质量会下降。
作为新生代农民,过去贺伟光在西瓜种植方面很大程度上延续了父辈的思想观念。近年来,随着我市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以龙池镇等为代表的西甜瓜产地的整体作务水平普遍提升,农民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西瓜种植模式,而是不断尝试新品种、探索新技术,而且规模化种植逐渐多了起来,本地的地不够,便去外地承包。
在西瓜种植的道路上,贺伟光也吃过亏,用他的话说:“有些年份雨水多,西瓜在地里一受潮,就会出现很多裂瓜、臭瓜,如果客商来得不及时,那败局基本就定了。”尽管有遭遇挫折后的失落,但种植西瓜带给贺伟光更多的还是丰收的喜悦。“都说种啥的人不愿意吃最好的,把最好的都卖了。但我每年都会在地里挑一些特别大、特别好看的西瓜,存放到家里慢慢品尝。”贺伟光说,通过种植西瓜,他结识了很多天南海北、志同道合的朋友,而且现在成立了家庭农场,还开始通过网络小视频、直播等形式进行销售。
虽然是规模化种植,但贺伟光每年都会在一片露天的西瓜地里“点瓜”,就是为了能让一些熟人品尝到儿时的味道。
为了最大限度确保西瓜口感,贺伟光在西瓜种植过程中,坚持不上化学肥料,而是用鸡粪铺底,辅以油渣等。“现在很多人种瓜已经不上油渣了,一方面是因为贵,另一方面东西也不好找。”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他严格遵循科学管理理念,以科学手段确保用最少量的农药达到最好的效果。
今年对贺伟光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因为他将西瓜种植面积扩大了三分之一,目前来看市场行情还不错,这让他充满了信心。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