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智库价值 服务渭南发展——渭南市高质量发展研究院2021年工作综述

渭南日报 记者 白冰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解放思想,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

渭南市高质量发展研究院自2020年6月8日成立以来,以“思想启迪、知识传播、信息交流、投资促进”为总体工作思路,在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撑和思想引领,在“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数字陕西 文化渭南 云上故事馆”研讨会现场

坚持目标导向

高标准开展课题研究

2021年8月25日,《渭南市人口发展中长期规划研究报告》面世。这份由渭南市高质量发展研究院课题组起草完成的研究报告以人口问题破题,为应对人口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实现人口均衡发展提出了意见建议。

渭南市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准确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的实践逻辑,紧扣“十四五”时期我市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精准梳理问题,高起点、高标准组织开展课题研究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精准服务,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在渭南落地生根。

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渭南市高质量发展研究院组织开展重点课题研究,除《渭南市人口发展中长期规划研究报告》外,还高质量完成了《渭南市“十四五”时期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规划研究》《渭南市固定资产投资状态、问题与加强有效投资的措施建议》《渭南市“十四五”高质量追赶超越发展基本思路研究》《渭南市“十四五”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推进渭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议》《关于开展2022年“产业项目建设年”行动的意见建议》等报告,提出具有战略性、科学性和实操性的解决方案,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坚持问题导向

多举措破解发展难题

2021年6月30日,渭南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家智库成立大会暨首届专题研讨会举行。会上,渭南市高质量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王俊作了题为《渭南构建“四轮驱动”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的专题演讲。

“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在实施创新创造、数字经济、城市群圈和扩大内需的‘四轮驱动’发展战略上出硬招、求实效、开新局。”张王俊讲道。

针对制约渭南高质量发展的难点堵点痛点,渭南市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坚持问题导向,扎实开展研究工作,通过举办主题年会、沙龙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交流思想、达成共识,提出破解难题的方法路径和创新举措。先后组织召开了渭南“城市建设和经济文化高质量发展”沙龙、西安数字企业进渭考察交流座谈会,委派专家团队积极参与“百企千项万人”进渭项目对接会、“数字陕西 文化渭南 云上故事馆”研讨会、西渭融合发展规划研讨会、渭南市“十四五”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政企对接会、“万里黄河看渭南”黄河·华山论坛等一系列活动,成为我市“高质量发展”的宣传队、播种机。

坚持结果导向

为渭南发展贡献智慧

“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人才队伍。我们坚持结果导向,以融合人才资源为核心,以智库与需求精准对接为手段,健全完善工作体制和机制,加强与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通过借智借脑借力,不断推动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为推动渭南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智库支撑。”渭南市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李振平如是说。

在实际工作中,渭南市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始终把“强化智库人才建设”当作首要任务去抓。他们按照“择优遴选、自愿加入、务实奉献、走读高效”的原则,在国内遴选聘请有关知名学者、专家和离退休老领导担任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在市内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行业协会和离退休干部中遴选聘请兼职研究员作为研究院参谋和核心研究力量。特聘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马晓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声智库名誉主任李国强等50余人为高级顾问,特聘西北大学教授岳宏志、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杨秀云等60余人为高级研究员。与国内多家知名智库开展交流与合作,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声智库”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为充分发挥高级顾问和高级研究员的作用,渭南市高质量发展研究院还先后编发《送阅件》26期,包括《渭南市固定资产投资状态问题与加强有效投资的措施建议》《富平县奶山羊及奶产品产业创新发展案例解析》《数字经济赋能县域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议》等,供市县领导和有关部门学习参阅,得到有关领导的赞许和好评。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渭南市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将围绕“十项重点工作”,瞄准“十四五”规划要破解的一系列发展问题,突出服务基层、转化成果、破解难题,进一步修内功、提能力、出成果,提高参与度和咨询服务功能,以自身高质量发展推动渭南高质量发展。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