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日报 记者 任晓彤 马培尧
提起护士,大家往往会片面地认为她们的工作仅仅是及时了解病人病情,负责病人的生活起居、日常活动、用药和安全等问题,并积极配合医生开展治疗。但是,通过对渭南市第二医院的采访,记者了解到,这里的护士队伍正在悄然转型,她们也会像专家一样坐诊,像科学家一样进行科研,不断创新护理技术,逐步向专业化、优质化、高效化迈进,用自己的医者仁心为病患撑起一片健康的天空。
护士坐诊 提供最优质的护理
坐诊,向来都是医生的工作,可是市二院的护士们却已经开设了特色护理专科门诊,他们以高超的专业护理水平将市二院的优质护理服务送到每一位患者身边。
普通肝胆外科护士长杜薇从2003年参加工作起就负责造口、疑难伤口的护理工作。所谓“造口”是指开在腹壁上的口,用于排泄粪便或尿液。由于开在腹壁上的肠管失去原有肛门括约肌自控功能,排泄物总是不由自主地流出体外,护理不当会引发造口出血、坏死、回缩、皮肤黏膜分离等并发症,同时刺鼻的异味也让人难以忍受,患者同时受到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杜薇每次面对因为病痛折磨而拒绝治疗的病人时都会耐心疏导,精心护理,尽最大努力减轻患者的伤痛,让他们重拾对生活的信心,重启美好人生。
如何进一步提高护理水平?如何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带着这些问题,2017年,杜薇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学习进修。经过3个月的刻苦学习,杜薇带着一本国际造口治疗师证书和更高水平的护理技术回到了市二院,在特色护理专科门诊中坐诊护理,一显身手。
2018年年初,一名一岁半的女婴转院来到市二院,经诊断,该女婴下半身遭受三级烫伤,情况十分严重。杜薇与同事安抚好患儿及其家长的情绪,冷静分析,集中会诊,制定出一套专业的护理方案。杜薇大胆运用湿性愈合理论,采用水胶体、藻酸盐等现代伤口护理敷料仔细处理伤口,每天都亲手为患儿换药。在杜薇的精心护理下,原本需要一个月治疗时间的烫伤,仅一个星期就痊愈了。
像这样的病例每天都在二院出现,杜薇和她的同事们每次都认真会诊,针对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制定专门的护理方案,集合各个相关科室的优质护理资源,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患者治愈率。如今,在市二院,护士坐诊已经在普通肝胆外科、内分泌科的众多科室推广普及,另外,他们还发挥专科护士优势提升护理专业价值,开展多学科协作慢性伤口管理,让越来越多的患者都能享受到最优质的护理服务技术,早日恢复健康。
发明专利 高效管理医疗器械
发明设备二维码标识牌管理系统,实现医疗设备的资产管理和日常检查、保养、检测;改良鼻胃管固定技术,防治胃管脱落,增加病人舒适度……相信很多市民都想不到,这些实用发明都是市二院护理人员的研究成果,他们常常依据患者和临床需求,创新发明或改造出各类“趁手兵器”,既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疗效,又确保了医疗质量安全。
“这是咱们护士自己发明的内分泌科设备二维码标识牌管理系统,去年刚刚获得国家专利。”在市二院内分泌科,市二院护理部副主任沈娟指着一台医疗设备说,每台医疗设备对应一个二维码,作为设备唯一的“二维码电子档案”,使用说明、技术资料、维护负责人等信息都可以扫码直接查看,方便临床医护人员随时查阅学习,正确操作。
沈娟是这套管理系统的主研人员之一,她表示,医疗设备的日常检查、维护保养、定期检测是设备科重要的工作之一,随着医疗设备数量不断增加,设备维护工程师数量又相对不足,很多医院医疗设备巡检制度都无法落实,导致医疗设备台账不完善,器材设施在借用流转过程丢失的现象时有发生。“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有一个二维码,为什么这些机器不能有呢。”
2018年,市二院内分泌科首次将二维码技术运用到医疗设备日常维护管理工作中,既解决了职工对设备性能及参数掌握不清和设备台账管理繁琐的问题,又有效提高了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水平。
目前,这项技术不仅在全院所有医疗设备上使用,而且,还将该技术运用至医院医疗健康宣传教育上,大大增加了市民学习健康知识的便捷度。
内分泌科设备二维码标识牌管理系统的发明,是市二院护理团队创新发明的一个小小缩影。据悉,该院的消化内科护理团队根据临床经验,对以往的鼻胃管插管技术和心脏监护技术改良,目前这两项专利正在申请国家专利。
“我们希望这些小的发明能够为患者解决困难,让他们康复得更顺利,也有更舒适的体验。”改良式蝶形鼻胃管固定法发明人昝晓鸽说。
多篇论文 专业期刊相继发表
刘艳是市二院眼科医院的护理部主任,从业20多年的她,在工作之余,和自己的团队一起搞起了学术研究。
刘艳说:“人们都说‘三分医七分护’,但很多人只看到了护士对患者的精心护理,却没意识到护理科研对于患者的治疗也十分重要。”结合实际治疗情况,市二院眼科医院护理团队已有《评析延续护理模式对青光眼患者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影响》《预防视网膜脱离复发的相关护理措施效果》《眼科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隐患与防护》《人性化护理理念在眼科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等13篇论文先后在各大专业期刊发表,极大提高了团队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技能熟练度,医疗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直接、最连续、最密切、最广泛的医务工作者,同时也是随时注意病人病情变化的“第一线哨兵”,她们是最适合从事护理临床科研的人群。护理工作中很多看似简单,但却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的“小环节”,特别需要有人关注、研究。
为了给大家营造一个好的学术环境,市二院护理部会不失时机地给大家灌输一些科研理念和具体方法,定期学术交流,召开课题立项会,带着大家一起写文章、报课题等等。一些优质的文献、优秀的推文、高质量的公众号、免费的科研相关课程,在工作微信群里随处可见,随手可得。
2020年至今,市二院在护理方面发表论文31篇,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项,目前已有两项实用新型专利通过初审;全院护理人员中,已先后有30余人次在省市学会任职,受邀参加省市护理学术会议授课达6人次。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