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日报 记者 李军 夏莲
“咱们还得向技术要效益,你看张斌种的吊篮西瓜,一斤能卖四块多,比爬地西瓜贵了两三倍。”“技术培训还要加强,多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党员干部要继续发挥带头作用。”……6月29日上午,临渭区官路镇云祥村的党建会议室里格外热闹,村支部党员大会上,20多名党员纷纷发言,为村里的发展出谋划策。走在村道上,远远就能听到村部传来热烈的谈论声,村民对这样的场景早已司空见惯。
近年来,云祥村坚持把抓好基层党建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充分激活基层党组织“主心骨”作用,因地制宜发展果蔬产业,创建产业园壮大集体经济,党员干部带头投身美丽乡村建设,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党建引领助力特色产业发展
云祥村位于渭北平原地带,土地开阔富饶,是各种果蔬的优生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村民就开始摸索种植西甜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西甜瓜种植户越来越多,面积越来越大。然而,大家单打独斗,种出的西甜瓜良莠不齐,效益也不稳定。
怎么办?村两委多次开会商讨对策,最终决定采取“党支部+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模式,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引导带动农户科学种植。2020年7月,村里争取临渭区移民局支持,投资160万元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修建了28座新型恒温钢架大棚,为产业发展又增添了“一驾马车”。
2021年,村民张斌一口气将28个新型恒温钢架大棚全部承包下来,种植了西甜瓜、辣椒、莲花白等果蔬,一年三茬,平均亩收益2万元左右。他还首次尝试种植吊篮西瓜,效益比普通西瓜翻了两番。
今年,张斌继续承包了恒温钢架大棚,扩大了吊篮西瓜种植面积,又尝试种植了博洋9号、哈密瓜等品种。4月中旬,张斌的吊篮西瓜就上市了,“头茬西瓜卖到5元一斤,还供不应求。刚一熟,城里的超市就来地头采收,每天都能运走一万斤左右。”张斌得意地告诉记者。
6月中旬,最后一茬吊篮西瓜卖完,张斌算了笔账,“平均每亩收益2.2万元”。这可乐坏了他,不少村民也慕名前来,请教吊篮西瓜的种植技术。
云祥村利用集体经济带动产业发展,同时利用种植能手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土地产出效益明显提高,群众的腰包也越来越鼓。云祥村党支部书记蔡胜利告诉记者,恒温钢架大棚每年给集体经济增加10多万元收入,同时,园区每年需要大量劳力,每年支付工费5万元左右,不仅给村民带来了额外收入,也解决了剩余劳动力问题。集体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瓜果产业发展,目前,全村60%以上的村民都从事瓜果产业,云祥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党员带头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6月下旬持续高温,就连勤劳的农民都缩短了劳作时间,云祥村村委委员赵盼却整日顶着烈日在村里走访。原来,6月底,养老保险缴纳工作就要结束了,但是村里还有100多人没缴费呢。这可急坏了主管社保、医保工作的赵盼。“要是不能及时缴费,会影响后续的养老金发放,到时候就麻烦了。”
赵盼是村两委班子里唯一一个90后,干劲足、有耐心,业务能力强,村民都说:“有事找盼盼准没错。”
村民杨慧琴一直瘫痪在床,儿子在外承包土地种植西瓜,平时不在家,老伴耿友直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太好,每年高龄年检的时候,老两口就犯了难。今年4月,又到了年检的时间,杨慧琴原本打算叫儿子回来办理,没想到,赵盼却抢先一步。拍照、上传信息,很快赵盼就帮杨慧琴办好了。“多亏了盼盼,我儿子就不用专门跑回来帮我弄这事了。”杨慧琴感激地说道。
社保、医保工作琐碎,很多工作需要在手机上操作,但是村里老人多,很多人不会操作智能手机,赵盼就主动上门帮忙办理。有时,村民手头紧,赵盼还会自己帮忙垫付费用。村里有行动不便的老人要打疫苗,赵盼也义不容辞地开车将老人送去医院。赵盼的热心和耐心,受到了村民的认可,村里的老人总是亲切地叫她盼盼。6月29日上午,官路镇召开“七一”表彰大会,赵盼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面对大家的认可,赵盼却说:“和我们书记的付出相比,我这不算啥。蔡书记儿女在外工作,自己有装修生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当这个书记,影响自己的生意不说,还常常出力不讨好。为啥还要干?不就是想给村民办点实事吗?我作为一名党员也要向他看齐。”
事实上,不只蔡胜利和赵盼,云祥村的党员干部在人居环境整治、卫生治理、矛盾纠纷调解、服务群众等工作中处处带头、事事争先,在群众中树立起了良好形象,也带动村里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
■干群合力绘就美丽乡村画卷
通村路笔直平坦,行道树郁郁葱葱,巷道干净通畅,庭院整洁明亮……盛夏时节,走进云祥村,一派宁静和谐的田园风光。“现在村里确实变化大,过去大家光顾着忙地里的活,房前屋后堆满了杂物,不卫生也不好看。你看现在多漂亮。”提起村里的变化,老党员刘如斌很是感慨。
今年4月,云祥村对全村环境卫生进行了集中整治。在党员干部带领下,清理了巷道和门前三堆,整治了丰润组公路沿线的两处涝池,推进了改厕工作,又为每户村民门前安放了新垃圾桶,村容村貌大变样。
村西有两处涝池,原本是积蓄雨水所用,但一些村民却将这里当成了垃圾场,时常将生活垃圾倾倒到涝池里。“红的、白的、黑的,各种颜色的垃圾堆在涝池边,难看得很。夏季的时候,味道也难闻得很,路过都要捂鼻子。”村支部副书记陈小红说,过去村里也想过很多办法,但还是有个别村民偷偷倾倒。4月,集中整治环境卫生时,在涝池四周安装了围栏,终于根治了这个顽疾。“安上围栏后,再也没有村民倾倒垃圾了,现在又干净又安全。”陈小红说。
环境卫生变好了,村民生活也更加舒心了。村民刘春元80岁的母亲去年冬天摔断了腿,行走要靠双拐,上厕所就成了难题。今年4月,村里大力推进改厕工作,刘春元马上报了名。很快,后院的旱厕就在村干部的帮助下改成了水厕,吊了顶,安了马桶,老人上厕所也容易多了。刘春元高兴地说:“过去的旱厕不卫生,夏天苍蝇到处飞,味道也大,因为厕所的问题,孙子在渭南都不愿意回来。现在好了,暑假马上就到了,这回孙子可以放心回来过暑假了。”
如今的云祥村,邻里相处和睦,街道宽阔整洁,产业蓬勃发展,一幅美丽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