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忠虎
我最早工作的地方是富平北部山区的赵老峪乡。何其有幸,我双脚丈量过位于赵老峪的两座桥堪称富平桥之最。
在赵老峪八景之一的“高石岗八姐上马”的高石,有座桥叫车辐峪大桥。车辐峪大桥跨度近百米,宽约七米。从当地吴老先生口里得知,车辐峪大桥修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当时聚赵老峪全乡人之力,家家户户砸石子,全部用于建桥。据说,当时的车辐峪大桥是富平境内跨度最长的单孔水泥桥。我多次到峪口底仰视,飞架在宽阔的峪口,桥下两边有涵洞支撑着桥的两端。如果在桥两边装上石狮栏杆,那就酷似河北的赵州桥,很是雄伟壮观。车辐峪是东北西南走向,车辐峪大桥是西北东南走向,这座桥就像给车辐峪峪口戴上了锁扣,连接着峪口两边平台的大路,使得两边的道路得以延伸。
至于赵老峪八景之一的“老虎桥横跨天堑”的老虎桥,就我所见,则是富平境内现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一座桥。据民间传说,老虎桥是鲁班修建的。我不止一次见过游人爬上老虎桥南边的半山腰,进入一个不大的洞内,这个洞据说是鲁班当年修老虎桥时放工具的地方。民间传说毕竟是传说,但老虎桥最早修建于清康熙年间则是有史料可查的。据史书记载,老虎桥是在清康熙年间开始修建的,大概服役六十年后重修。据资料记载,乾隆年间修建的老虎桥跨度大约为十米,宽约三米,拱高约四米。因为老虎桥是富平县境内东北乡通往铜川的唯一通道,所以自乾隆年间重修至今,老虎桥从未废弃,而是历经多次重修,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上世纪七十年代,为了方便手扶拖拉机等现代交通工具通行,从而达到粮食等物资北上,煤炭山货等南运,也出于安全考虑,人们让原石拱老虎桥仍然雄踞原地,在其上抬高了约一米,重新修了一座水泥桥,比原来的老虎桥跨度更长、宽度更宽。老虎桥的最近一次重修,是在之前基础上加长加宽,一座坚固安全、宽阔平坦的柏油路面老虎桥更加雄伟地横跨在原石拱桥上。站在沟底,仰视老虎桥,乾隆年间重修的老虎桥虽然藏身于新桥之下,但那紧紧依靠着的硕大拱石依然坚挺,十分壮观。
富平境内,有山有川,有坮有塬,北山九峪,汇流而下,绕塬进川,出川入河。“北门外水流桥上桥下”的桥,多有诗意;橘黄色巨大拱形钢构横跨在富昌大桥之上,每当夜幕降临,赤橙黄绿青蓝紫交替变换,人们恍如仙境,她已然成了富平人的“网红桥”。近年来,富平县城东扩、向南发展,又修建了好几座跨度数千米、双向多车道的大桥,县城以外也修建不少大大小小的桥梁。这一座座桥疏浚着山川河流,连通着八方道路。正是有了这一座座致富桥,勤劳的富平人民才满怀激情地奋斗在圆梦全面小康的幸福大道上。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