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日报 记者 梁晓蔚
县域经济是区域发展的基石,是高质量发展的支撑。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的召开,在新起点上发出了加快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员令。渭南市第六次党代会以“九个更加”为目标,以“八大工程”为支撑,吹响了全面建成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的号角。华阴市地处秦晋豫三省结合地带,自古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厚重,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西岳华山的所在地,是陕西省历史文化名城。如何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发挥好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历史传承等,抢抓战略机遇,奋力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近日,记者专访了华阴市委书记、华山景区党工委书记李晓曦。
采访团在华阴文旅产业园参观
记者: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上,请您谈一谈华阴市的目标任务和总体部署?
李晓曦:渭南市第六次党代会明确了未来五年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擘画了全面建成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的宏伟蓝图,为华阴发展指明了方向、明晰了路径。对于华阴市来说,就是要心怀“国之大者”,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顺应新形势、把握新机遇,紧扣渭南“九个更加”奋斗目标和“八大工程”路径措施,以深入推进“高举旗帜、响应号召、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主题实践活动为统揽,坚持“系统化思维、模块化推进、精细化管理”,实施“文旅立市、产业强市、生态美市”三大战略,绘就华阴“实力、美丽、绿色、活力、品质、幸福”六张蓝图,加快建设“国际山水旅游名市、与华相宜人文福地”,实现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各项事业与华山和谐相宜,使华阴、华山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为推动渭南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华阴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记者:在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上,请您谈一谈产业优化升级方面的创新举措?
李晓曦:我们将找准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以华山旅游景观大道提升改造为纽带,以古柏行、华岳大道、长涧河为发展线,加快推进涉旅项目建设,做优做强“山下留客”文章。创新发展“旅游+”,尊重历史传承、充分挖掘资源、结合华阴实际,打造特色文旅品牌,推进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深度融合,持续擦亮华山“金字招牌”。全面实施高质量项目建设推进年行动,落实“双包一解”,促进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大力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推进骨干企业技术改造创新,培育以粉煤灰综合利用、工业废渣回收与加工为主导的循环经济,不断增强经济核心竞争力,着力绘就与华相宜实力蓝图。
记者:在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上,请您谈一谈推进乡村振兴方面的具体措施?
李晓曦:我们将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抓实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排查、精准化帮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加快推进2.4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成功创建“全国小麦制种大县”为契机,实施“五大工程”,打造四大优势区,做大做强华阴良种品牌,切实提高稳产增产能力,全力建设陕西现代种业创新示范基地。做精做优华阴甜柿、华山香椿等特色农产品,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和谐,着力绘就与华相宜美丽蓝图。
无人机航拍的华山冰雪世界
记者:在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上,请您谈一谈加强生态保护方面的管理办法?
李晓曦:我们将严格落实林长制,推进“数字秦岭”建设,强化“峪长制+警长制+网格化”管理,抓好生态恢复治理,争创国家级森林城市。深入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综合治理,持续改善城乡环境。严格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促进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积极开展绿色机关、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创建,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稳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力争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着力绘就与华相宜绿色蓝图。
记者:在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上,请您谈一谈全面深化改革方面的方法举措?
李晓曦:我们将积极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发展格局,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加速转化。全力抓好重大改革措施落实落地,统筹抓好中省、渭南市部署的改革任务和华阴市自主改革,力争打造更多“华阴模式”。实施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落实“证照分离”和简化审批,推行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不断提升审批服务质效。持续优化法治环境,切实维护市场主体和群众合法权益,全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推动华阴营商环境进入全省前列,着力绘就与华相宜活力蓝图。
记者:在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上,请您谈一谈城市建设提质方面的具体措施?
李晓曦:我们将持续抓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入推进城市规建管“四五六”行动,加快老旧小区、便民市场改造提升,有序推进热电联产供热项目、华山旅游景观大道建设,打通“断头路”,提升绿化管护水平,不断优化城市功能品质。高水平推进城市管理,严格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分类管理,积极打造“无废城市”;常态化开展经营秩序、交通秩序、集贸市场综合整治,规范发展地摊经济,严厉打击城市乱象,全力打造“无乱城市”,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着力绘就与华相宜品质蓝图。
记者:在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上,请您谈一谈民生保障改善方面的务实举措?
李晓曦:我们将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心用情解决好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始终绷紧疫情防控之弦,不断提升应急能力,落实落细防控措施,筑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线。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开展“防风险、除隐患、保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紧盯燃气、危化品、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抓好安全生产,强化食品药品监管,统筹推进防灾减灾救灾,科学应对各类突发事件,营造安全稳定社会环境,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安全感,着力绘就与华相宜幸福蓝图。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