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建设生态宜居澄城——就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专访澄城县委副书记、县长张旭

渭南日报 记者 董献军 史王萍

漫步澄城县城区街道,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大小公园植被覆盖,阵阵绿意扑面而来,仿佛置身于一幅林在城中、城在林中、林城相依的美丽画卷中。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市民真切感受到了澄城发生的绿色变化。近日,记者就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专访了澄城县委副书记、县长张旭。

记者:趁着渭南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东风,澄城县也积极开展了省级森林城市创建,请您谈一下在“创森”方面澄城有哪些优势?

张旭:近年来,澄城县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森林城市、森林乡村的重要指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北部桥山生态保护修复、洛河流域生态造林、中心城市绿化、绿色长廊建设、生态示范镇村建设、特色产业培育、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等生态建设工程,县域生态环境全面改善,空气质量位居全市前列,城市形象不断提升,初步形成了“城市园林化、道路林荫化、农田林网化、乡村林果化、庭院花园化、荒地全绿化”的城乡一体绿化大格局。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正在加快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省级森林城市。

记者:近年来,澄城县在推进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中采取了哪些措施?

张旭:澄城县坚持把创建森林城市作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作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增进人民群众福祉的重要举措,从四个方面持续发力推进工作。一是健全工作机制,高位推进创建。成立创建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推行林长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县级总林长,10个镇街设立10个林长,为创森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区域(部门)协作、信息公开、考核奖惩等制度,压紧压实各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推动创森工作有力有序开展。二是坚持规划先行,强化目标引领。立足区域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划定“三区三线”,划分林地、草地、湿地等生态空间,明确区域范围、功能定位、主攻方向。突出桥山(黄龙山)、洛河等重要区域生态资源保护,编制森林、草原、湿地保护发展规划,落实目标责任,统筹规划、分区施策、协调发展,全面提升生态系统功能。三是加大财政投入,增强发展活力。县政府将创建森林城市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足额保障,建立县级财政支持生态修复、国土绿化、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发展制度,构建政府、部门、企业、民间组织多方参与、多元化投入机制,为林业生态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建设苹果、樱桃、核桃、花椒等经济林基地,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四是广泛宣传引导,凝聚共识共动。以公园、广场、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为重点,广泛设置宣传牌、宣传标语,滚动播放宣传片,县电视台全天播放创森宣传游飞字幕,不断增强广大群众敬畏自然、爱护生态、厚植绿色的意识。细化分解植树造林年度任务,以植树节、清明节为契机,组织开展党员干部义务植树、发放纪念柏等活动,凝聚全民支持、全民参与“创森”工作的浓厚氛围。

记者:截至目前,澄城县在创建森林城市工作中都取得了哪些成效?

张旭: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林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澄城县坚持把生态立县作为重要内容,围绕“实施全域绿化,创建森林澄城”目标,增绿增收并重、绿化美化同步、植绿管护同抓,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森林资源总量增加。建立义务植树基地10个,每年义务植树60万株以上。建成澄韦一级公路、108国道等5条环城生态防护林带,以及古徵公园、晖福公园、洛润公园、城南生态公园、长宏广场等休闲绿地。截至目前,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2万公顷,占到国土总面积的17.82%,林木绿化率达35.6%。二是林业工程稳步实施。积极实施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重点造林绿化工程,补植国省道、县镇村公路绿化377公里,绿化村庄94个,初步形成“山上松柏戴帽、丘陵林果缠腰、农田林网交织、通道绿树成荫、村庄园林绿化”的景观效果。三是城区绿化扎实开展。以街道、社区、机关、小区等区域为绿化重点,采取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等方式,扩大绿化面积,目前绿化达到57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8.33%;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1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42平方米;乔木种植面积达到296万平方米,占绿地面积的61%。四是产业惠民成效初显。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和带动农民发展林木种苗花卉、速生丰产林等林业产业,形成了“花椒、核桃、红枣、柿子”等优势农产品区域,全县经济林基地保持在30余万亩。积极落实国家林业惠农政策,发展林业产业合作社8个,全县林农年人均纯收入增加600元。

记者:接下来,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方面,澄城将如何行动?

张旭:牢记“国之大者”,对照森林城市创建标准,加快补齐短板弱项,抓好工作推进、任务落实。一是提高认识抓创建。创建森林城市为澄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赋予了新的使命。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抢抓发展机遇,对标创建任务,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二是不遗余力抓项目。坚持因地制宜、绿美结合,大力实施全省百万亩绿色碳库试点、渭北地区固沟保塬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区域绿化等项目,有效治理水土流失,最大限度增加城市绿量,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打造绿色生态宜居城市。三是强化监管抓提升。紧扣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建立详细工作台账,细化分解任务,落实责任人员,对城区小公园、小广场、小街景、景观道路进行升级改造,让市民充分接触到绿、观赏到绿、共享创森成果。四是健全机制抓落实。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创森工作纳入各部门、镇街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季评比”制度,对工作不到位、进展缓慢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为全市创森工作贡献力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