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都说“血浓于水”,母子、父子的血缘关系应该是这世界上最亲的关系。可是在我们所做的咨询案例中,有太多的青少年最讨厌的人居然是自己的父母。这中间有的父母是大学教师,有的是成功的商场精英,也有的是国家干部。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自家孩子面前,都会被孩子“嗤之以鼻”“不屑一顾”“拒之门外”。真应了那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站在你的对面,而你却不认为我是爱你的父母。而且在孩子嘴里还会听到太多的负向评价:“自大而无知”“霸道不讲理”“虚伪而自私”……身为父母,我们到底冤不冤?心理学有一句话“关系即教育”,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我们的教育如何发生?
【案例】
小毛,男,18岁,高三学生,学习状态差,上课提不起精神,感觉压力大,觉得自己不是学习的料,也上不了好大学,生活没意思,不想去上学。
【案例咨询】
第一次见到孩子,看到孩子萎靡不振,心事重重。说真的,高三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多,但每一种现象背后的原因都各不相同。我和孩子聊了一个小时,听着孩子倾诉的话语,我知道,形成这样的局面,真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后来又进行了一段时间咨询,我总结如下:
【1】不了解就评判孩子的世界,是破坏亲子关系的原因之一。
在小毛追星这件事情上,爸妈是这样说的:“现在的孩子追星太可怕了,有些孩子逃课去参加什么后援会,有的花钱打榜毫无节制,那状态接近于疯狂,整个人都毁了,你可不要成为这样的人……”
父母的评判让孩子很不舒服,他说:“我不会像他们说的那么疯狂。我喜欢一些偶像,也是因为他们身上的优点。可是我爸爸却不理解,说他们有什么值得喜欢的。”
其实,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有自己的偶像,尤其是在青少年时代,这是寻求自我同一性的需要。孩子们需要通过投射和模仿生活中的重要他人来完成自我建构。也就是说,他把他人身上自己认同的那部分,逐渐纳入自己成长的方向。这当然是一个非常重要和积极的成长过程。
当然,由于青少年的心智还不够成熟,需要引导。但父母不理解这一点,生生地压制孩子对明星偶像的喜爱,他们看到一些关于追星的负面报道时,对报道中的严重后果感到焦虑。当自己的孩子身上出现这些时,就更加担心孩子的失控,陷入了恐惧。而恐惧之下,人就很难理性地思考和评估,会做出不明智的行为,伤害了孩子的感情,破坏了亲子关系,造成一系列附带的后果,比如厌学。
父母对孩子了解的世界一无所知,不去了解,却因恐惧而气急败坏。
【2】用自己有限的经验替孩子做决定,是破坏亲子关系的又一原因。
读高中以来,孩子的理科成绩一直不太理想,每一次考试之后,尤其是父母的问讯,都会使得孩子烦上加烦。孩子本来高二分科就想学文科,可是父母生生地强迫孩子学了理科,认为文科不好就业。孩子没有拗过父母,逐渐地对学习没有了兴趣,各科亮起了红灯,产生了厌学思想。
父母过分看重自己的想法,忽视孩子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替孩子做决定——这就破坏了亲子关系。
【3】父母一味指责孩子,是亲子关系被破坏的又一影响因素。
“从我小时候起,我妈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当着别人的面让我做这做那,如果我做不好,就大声地训斥我。有了妹妹之后,我就更惨了。反正在父母眼里一切都是我的错。认为我很不懂事,不知道感恩,补课花父母的钱,吃穿用度他们都没有亏待我,可是,他们都不知道我很烦。”
我们古代有一个对孩子“七不责”的说法,其中一个就是“当众不责”。而现实中很多父母,最喜欢人多的时候教育孩子。认为自己已经尽责了,如果他还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肯定是他自己的问题,或者是其他家人的问题。
一边是孩子的感受,一边是自己的面子,很多家长默默地选择无视孩子的感受,维护自己面子,证明自己是对的,孩子认为这样的父母很自私。
【问题实质】
父母和孩子之间沟通方式不当,造成沟通不畅,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情绪,进而影响孩子的学习状态。
【改进策略】
父母要掌握沟通技巧,不评判,不指责,看见孩子内心的需求。和孩子沟通,少一些架子,多一些虚心。
比如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引导孩子谈谈自己喜欢的明星,挖掘明星身上的积极方面,让他们引导孩子成长。在平常的沟通中,我们重在表达自己和孩子的感受,让情绪自然地流淌出来,不压抑。当然,由于青少年的心智还不够成熟,需要引导,只要方法对,我们就会让所有的事情成为孩子成长的动力。所以,生生地压制孩子对明星偶像的喜爱,或者诋毁和侮辱孩子心目中的偶像,这都是非常错误的做法。
再比如孩子的志愿选择,关乎整个人生,要结合孩子的性格特点、职业兴趣、学科得分能力以及专业发展趋势等多种因素。但很多父母对这些都不看重,他们看重的是自己的人生经验,或者自己的一些资源,并通过这些为孩子做决定。而孩子自身的感受、爱好,对未来的憧憬,这些统统被视为简单、幼稚的想法,被忽略,被扼杀。
【辅导效果】
父母从沟通语言改变一点点,孩子就会成长一大步。
这个案例,看似是孩子的学习状态出了问题,其实是亲子关系的问题。孩子在亲子关系中能量被消减,郁郁寡欢,影响学习。所以我们从家庭系统辅导入手,改变环境,影响带动孩子改变。 (渭南市婚姻家庭教育协会供稿)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