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日报 记者 倪伟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党的十九大以来,特别是2021年以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省改革决策部署,围绕建成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的目标,坚持系统思维和问题导向,不断深化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全市融资平台整合升级、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等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有效提升了改革的精准度、穿透力和实效性,为渭南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整合融资平台 助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的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度决定着其他方面很多体制改革的进度,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自2020年10月以来,我市以整合升级全市融资平台为突破点,不断推动经济体制改革走深走实,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了良好条件,提供了持续动力。
“平台公司的改革非改不可,迟改不如早改,渭南尤其要改。”在全省提出“加快市县融资平台公司整合升级推动市场化融资”之初,市委、市政府就为全市融资平台整合升级工作定下基调,指明方向。全市坚持将融资平台整合升级作为“一把手”工程认真谋划,高位推动,紧密结合市情市况,借助专业力量,加强部门联动,对融资平台整合工作进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安排部署。
2021年2月,由市发改委牵头,市财政局、市城投公司、市产投公司、华旅集团公司组建专班,协同专业金融团队,下沉市县两级平台公司进行现场调研和资产摸排。2021年5月,市政府印发《渭南市市县融资平台公司整合升级实施方案》,确定采取“以市带县”模式,按照“1+2+N”架构(“渭南国控”为一级公司,渭南城投、渭南产投为二级公司,县级龙头公司、专设业务集团公司为三级公司),全面开展市、县级融资平台公司整合。2021年9月,市委、市政府印发《渭南市国有资本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建方案》;2021年11月8日,市国有资本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取得营业执照。截至目前,市国有资本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已取得AA+主体信用评级。据了解,渭南国控成为全省融资平台整合工作开展以来首个完成主体信用等级提升的地级市平台,有力推动我市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走在前列。
整合升级后,全市平台公司的融资能力显著增强,持续深入参与地方基础设施和公益性、准公益性项目建设。近两年,共实现市场化融资232亿元,已实施项目51个,总投资128亿元。以合阳县为例,合阳县融资平台作为全市融资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地方融资平台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引擎作用,不断为招商引资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活水”,先后支持合阳县坊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合阳县金水河上游生态治理工程、渭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等项目落地实施,奏响了新时代合阳县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的新乐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将其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渭南率先整合升级全市融资平台,为提高市场化投融资能力、破解新型城镇化融资瓶颈、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建立了新机制,摸索出新方法。我市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把全市融资平台打造成为市县政府谋划实施建设项目的重要依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凭借优质资源、政策支持和专业优势,实现“防风险”与“促发展”有机统一,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活力,不断助推全市经济发展加速前进。
改造取暖方式
确保清洁取暖落地见效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是大事,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我市自2019年入选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以来,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将清洁供暖作为大气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改善的一项政治任务,作为加快补齐全市生态环境短板、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和能源结构的一项民生工程,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创新机制,切实抓好全市清洁供暖工作,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以前冬天村子里都烧煤取暖,整个村子雾蒙蒙的,大人小孩都咳嗽。现在好多了,再没有‘家家生火,户户冒烟’的情况了。”临渭区官道镇蒲家村的陈女士感慨地说,“煤改气”“煤改电”改善了空气质量,提高了人民生活品质。据统计,2019年至2022年试点期间,我市共完成清洁取暖改造面积10157万平方米,改造户数111万户(其中主城区覆盖率达到100%,县城及城乡接合部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平原地区覆盖率达到100%),建筑节能改造任务完成190.53万平方米。城市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拆除,县城和城乡接合部清洁取暖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拆除,35蒸吨以上燃煤锅炉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借助政府补贴推动,通过延伸、完善产业链的方式,以产业驱动清洁取暖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气、电等洁净能源,实现散煤销号清零,圆满完成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的各项任务。
据陕西省生态环境厅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可吸入颗粒物(PM10)降至84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降至44微克/立方米,PM10、PM2.5同比下降7.7%、17%;优良天数242天,良好比率66.3%。试点三年来,通过天然气和电力等清洁能源开展散煤替代工作,我市秋冬季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持续下降,空气质量达标天数逐年增长,减少碳排放和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取得可喜成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渭南坚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的生动实践,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未来,我市将坚决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持续扩大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面积,不断夯实项目实施效果,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让绿色成为渭南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激发“绿色动能”
屋顶分布式光伏有序推进
大荔县安仁镇下鲁村的民居之上,一排排湛蓝色光伏板整齐列阵,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将太阳光源源不断地转化成电能。
“分布式光伏发电按照‘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原则,充分利用群众住宅等闲置屋顶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实现了就地消纳,让群众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村干部张涛表示。
2021年7月,为加快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发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我市成立工作机构,组织各相关县全面开展屋顶资源摸底调查,落实分布式光伏项目并网消纳条件,经过充分准备,顺利完成整县分布式光伏推进试点上报工作。2021年9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公布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的通知》,我市大荔县、澄城县、白水县等五个县区纳入国家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整县推进试点名单,总装机83万千瓦。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的实施对我市能源结构转型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我市将严格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提高新能源开发利用比例,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的要求,将整县分布式光伏推进试点项目作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立足战略所向、发展所需和人民所盼,有效整合屋顶资源,探索创新开发模式,有序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集约、高效、规模化开发,力争2023年建成试点目标,让人民群众共建共享更多绿色福祉,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强有力保障。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年,也是我市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之年、关键之年。通过不断推进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制度红利和改革红利得以释放,我市在加速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占得主动,展现出强大活力和潜能,更加坚定了全面建成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的决心与信心。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