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心大局 依法履职尽责——2022年潼关县人大常委会工作纪实

渭南日报 记者 彭斌 通讯员 董新峰

一年砥砺奋进,一度春华秋实。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也是潼关县十九届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的开局之年。

有序组织视察调研、不断提高监督实效,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切实增进民生福祉,做好人事任免工作,持续加强自身建设。一年来,在潼关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潼关县人大常委会召开常委会议6次,主任会议9次,听取和审议“一府一委两院”各项工作报告27项,开展视察和执法检查7次,对34个部门开展工作评议,全年依法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35人次……一串踏石留痕的足迹,承载着推动潼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人大新作为和新贡献。

坚持党的领导 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

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根本保证。

潼关县人大常委会始终牢记人大是党领导下的重要政治机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潼关县人大常委会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人大工作,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作为必修课,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先后组织常委会党组理论学习15次,组织机关干部集中学习28次,自觉用党的最新科学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自觉把坚持党的领导落实到人大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及时向县委请示人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报告重要工作。

围绕中心大局 不断提升人大监督实效

县委决策部署到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潼关县人大常委会始终围绕全县中心大局,坚持人民至上理念,聚焦“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文旅兴县”发展战略,围绕经济财政、生态环保、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文旅融合、健康潼关等工作,综合运用听取汇报、视察调研、执法检查、工作评议等方式,加强对重点工作的监督,推动解决制约发展的矛盾和问题。

助力经济发展平稳有序。着力加强财经监督,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着力加快产业发展。对全县重点项目建设、黄金产业发展、工业园区建设、招商引资情况进行了视察,力促县政府突出创新驱动,做强黄金产业,做优旅游产业,做大特色农业,推动优势产业提质增效。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提出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和建议。常委会班子成员带队深入盛潼餐饮公司、工业园区部分企业召开座谈会,认真倾听企业心声,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助力生态环境优化提升。紧盯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出台了《潼关县生态环保执法监督评议工作办法(试行)》和《潼关县生态环保执法监督评议工作方案》。认真开展环保“一法一办法”执法检查,先后深入渭南市生态环境局潼关分局、潼关县自然资源局、潼关县水务局等相关部门,现场查看了城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及污水排放、石渣厂整治和河湖清“四乱”等情况,召开执法检查专题汇报会,就有关问题进行询问,提出意见建议8条,并对34个部门落实“一法一办法”进行评议。

“项目好不好,代表说了算。”2022年7月6日,潼关县代字营镇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首次通过《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办法》票决出实事项目4项,实现了民生实事与群众需求的精准对接、高度契合。按照“试点带动、逐步推广、全面覆盖”的步骤,潼关县人大常委会持续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制定了《关于在县镇两级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出台了《潼关县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实施办法(试行)》,推动政府兴办民生实事更加科学、更富成效。

助力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紧盯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落实和项目建设,深入岳渎小学、滨河小学和城北幼儿园进行视察调研,有效督促了“双减”政策的落地落实和教育基础设施的健全完善。紧盯健康潼关创建工作,对第二人民医院项目工地、妇幼儿保中心进行视察,督促完善基本医疗设施、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改善整体就医环境。

助力法治建设走深走实。修订完善了《潼关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办法》,开展执法检查4次,提出意见建议7条。参加县人民法院、检察院、司法局现场执法活动和行政复议听证会等22次,首次听取了县监察委员会关于正确履行监察职权、推进监察工作规范化法制化建设情况的专项报告和县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关于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工作的报告。加强普法宣传,推进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尊重主体地位 切实保障代表依法履职

人大代表是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潼关县人大常委会始终尊重代表主体地位,不断强化代表履职服务保障,拓宽代表履职平台,激发代表履职热情,代表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强化代表培训。围绕履行岗位职责、执行代表职务、服务经济发展、回应群众诉求等,采取专题培训、以会代训、学习考察等,不断提升代表的履职能力和水平,增强了代表的政治意识、法律意识和人大意识。

拓宽履职平台。出台了《潼关县人大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实现了5个镇街中心联络站、28个村(社区)联络站全覆盖,全县367名四级人大代表全部进站履职。中心联络站每季度开展2次活动,村(社区)联络站每月开展1次活动,充分发挥了“大课堂、宣传站、民意窗、连心桥、监督岗”的作用。邀请42人次基层代表列席常委会议,56人次代表参与视察调研、执法检查、工作评议等活动。

增进与群众联系。落实“三联系”制度,印发了《关于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县人大代表、工作委员会联系县人大代表、县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通知》,对目标要求、联系人数、联系内容、活动方式以及督促检查等作出了具体规定,常委会组成人员常态化联系131名县人大代表。全年开展代表接待日活动65次,接待群众500余人,收集意见109条,解决问题88件,充分发挥了人大代表作为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提高建议办理质效。突出“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既重结果也重过程,做实做细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的提出、受理、办理、反馈等全链条全过程督办。由常委会班子成员带队,会同县政府、县监委对37个承办单位进行了专项督查,首次在常委会上对议案建议办理工作进行一年两审,听取审议了人事代表工委关于议案建议办理总体情况的报告。对办理情况综合研判,全面分析,跟踪督办,确保将来自人民的好声音不仅“办了”“办成”,更要“办实”“办好”。

从机关到企业,从车间到工地,从街道到镇村……潼关县人大常委会广泛倾听民意、汇聚民智,努力实现履行法定职权与人民需求精准对接,让人大工作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以自身建设的新成效推动人大工作的新发展。潼关县人大常委会努力打造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政治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工作机关、代表机关,持续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履职服务水平,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讲好新时代人大故事。

新征程承载新使命,新目标激发新动力。党的二十大描绘出宏伟蓝图,也为新时代人大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2023年,潼关县人大常委会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为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推进潼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人大力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