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日报 记者 彭斌 通讯员 张毅
兔年春节,潼关县道德模范用朴实的行动当好崇高道德的践行者、文明风尚的维护者,用真诚和奉献温暖着兔年新春,用善行传递温暖。
1月19日(腊月廿八)一大早,全国文明家庭获得者、潼关县志愿协会会长许明理带着米、蔬菜、口罩、对联等慰问品看望了太要镇寺底村88岁的孤寡老人师三旺、城关街道吴村社区72岁的残疾人仲建业和他91岁的母亲。许明理向老人拜早年,为他们贴上新年的春联,叮嘱老人们要注意防寒保暖,保重身体。1月29日(正月初八),许明理家里又迎来了特殊的“客人”,他邀请自己资助的孤儿和一些留守儿童来家里过年。
十余年来,许明理共救助失学儿童、家庭困难儿童、留守儿童13人,长期资助贫困学生4人,其中1人已考上了大学。他还关注关爱弱势群众,帮助十多户困难户、低保户、残疾人,为他们送去20余万元慰问物资,奉献关爱传递温暖。
从农历年前开始,渭南标杆、潼关县博物馆馆长朱红斌和他的同事就忙碌起来,从环境卫生、展品摆放到解说词等,每一个环节他们都精益求精,力争给游客留下最美好的印象。
1月21日(除夕)到27日(正月初六),朱红斌每天为游客义务讲解,组织志愿者给行动不便的老人端茶送水,帮助老人抬轮椅,让游客感受家人般的温暖。“我们就想让游客在最短时间内感受到潼关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感受到潼关的风土人情,感受到潼关人的热情好客,让他们来了一次还想来第二次,还想介绍亲朋好友一起来,几年下来,回头客就会越来越多。”朱红斌感慨地说。
“党的二十大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1月22日(正月初一),秦东镇寺角营楷模广场人头攒动,乡村医生、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刘永生正在给春节返乡务工人员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别开生面的宣讲赢得村民的阵阵掌声。
刘永生从医40多年来,用真诚和精湛的医术为方圆几十里的乡亲看病,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和尊敬,成为群众身边的“120”,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守护神”。乡亲们有啥事也喜欢和刘永生唠嗑,他就借行医看病和空闲时间,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春节期间,潼关县各条战线的道德模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平凡中的伟大,引领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
据了解,近年来,潼关县高度重视道德模范评树工作,形成了规范化的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帮扶礼遇管理机制,道德模范们用感恩的心回报社会,感染和带动更多的人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发挥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重要作用,为推动更高水平文明城市创建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丰润的道德滋养。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