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丨明月春风三五夜

师铤

那一夜,许昌城里天色晴霁,星月交辉;六街三市,竞放花灯——“真个金吾不禁,玉漏无催!”片刻间又火光满天杀声遍地,城中但闻人叫:“杀尽曹贼,以扶汉室!”

原来,曹操挟天子令诸侯,朝野共愤,视其为国贼。耿纪、韦晃、金祎和吉邈、吉穆五人计划起兵讨伐曹操。但五人势孤力单,连着家中老小,尽皆被杀。

很多很多年后,同样的夜里,“俊的真个难描难画,丑的却十分古怪”的唐僧师徒来到天竺国外郡金平府,与借住的慈云寺诸和尚一起进城观灯,见到了三晚就要烧掉五万两银子的离奇金灯。

负责导游的慈云寺和尚告诉唐僧,灯之所以这么废油,是因为有佛爷夜半三更来收油。收了油,就保此地风调雨顺。言语之间,妖风袭来。和尚说大师快躲,唐僧不听,说:“我弟子原是思佛念佛拜佛的人,今逢佳景,果有诸佛降临,就此拜拜,多少是好。”火眼金睛的孙悟空说师傅我瞅着这不是好人,是妖风。唐僧还是不听,坚持倒身下拜。只见灯一暗,呼的一声,最顶尖的食材——唐僧,就被三个妖怪抱走了。

又过了很多年,同一天夜里,大哥宋江带着小弟柴进、戴宗、李逵和燕青进京看灯。山东土匪进了京,但见一派繁华:“迤逦御香飘满,人间开嘻笑。一点星球小,隐隐鸣梢声杳。游人月下归来,洞天未晓。”

当然,作为通缉犯的宋大哥进京可不是为了看灯。他带着“上得厅堂”的柴进和燕青与名妓李师师吃酒,想通过她联系皇帝,推动招安大业。这种机密大事,自是不会同莽撞的李逵讲。但在李逵看来,好哥哥撇下我,带着别人喝花酒,却让我看大门,心里自是不爽,偏生杨太尉问了一句这厮是谁怎么在这儿,恼羞成怒之下,大闹京城。这么一闹,事儿便黄了。

又过了不知道多少年,同一天夜里,姑苏城外葫芦庙旁的乡宦甄士隐让家人霍启抱着三岁的女儿英莲去看社火花灯,结果,霍启因要小解,便将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坐着。待他小解回来,英莲已被人拐走。甄士隐夫妇思女成疾,两个人后又惨遭火灾,殷实的乡绅就此沦落了。

这一夜,便是元宵佳节。

元宵佳节,亦称元夕、上元。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元宵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元宵的由来,自来说法不一。有说,元宵节是汉文帝为纪念“平吕”而设,因为平息吕氏之乱是正月十五;有说元宵节是人们为庆祝一年中的第一次月圆之夜而设,又称“上元节”;又有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另有说元宵节起源于宗教,这又有道教和佛教两种不同说法。

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流传很久的热闹的节日,其中,观灯又是最主要的习俗。

民俗大家沈从文曾写过:“元宵主要在观灯。观灯成为一种制度,似乎《荆楚岁时记》中就提起过,比较具体的记载,实起始于唐初,发展于两宋,来源则出于汉代燃灯祀太乙。论灯景壮丽,过去多以为无过唐宋。笔记小说记载,大都说宫廷中和贵族彩里灯奢侈华美的情况。从《东京梦华录》和其它记述,得知宋代灯市计五天,由十五到十九。事先必搭一座高达数丈的‘鳌山灯棚’,上面布置各种灯彩,燃灯数万盏。封建皇帝到这一天,照例坐了一顶敞轿,由几个亲信太监抬着,倒退行进,名叫‘鹁鸽旋’,便于四面看人观灯。又或叫几个游人上前,打发一点酒食,旧戏中常用的‘金杯赐酒’即由之而来。说的虽是‘与民同乐’,事实上不过是这个皇帝久闭深宫,十分寂寞无聊,大臣们出些巧主意,哄着他开心遣闷而已。”

有人说,元宵节是中国人的狂欢节和情人节。在古代的大部分时期,出于治安等方面的考虑,城市在夜晚时经常要宵禁。而元宵节则是少数可以暂停宵禁,夜晚自由活动的时间。元宵节的灯会和走桥活动更是古代女性少有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限制,暂时离开家门外出活动的机会。所谓“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正是此时胜景。

很多年后,唐伯虎写出了“春到人间人似玉”的佳句。这样的传统佳节,不论是赏灯还是赏人,愿大家注意安全,莫要像唐僧和英莲一样走失,也不要像李逵一样酒后闹事。

谨愿春回大地,佳节愉快。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