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一老人47年坚持写日记 字里行间充满正能量

渭南日报 记者 刘聪梅

68岁的白保全是白水县工商银行退休职工,从1976年1月1日开始写日记,如今已坚持了47年,用了106个本子,写了15000多篇900多万字。

白保全视日记如珍宝,那是自己近半个世纪坚持思考、坚持写作的成果,是一种精神财富,也是对时代的一种记录。

白保全曾是《渭南日报》的“上榜人物”。早在2002年,本报征集“渭南之最”时,他已坚持写作26年,用了50个本子,写了9000篇日记420多万字,因此荣登“渭南之最”,名字刊登在当年12月27日《华山周刊》上。

此事时隔不久,他的纪录就被富平陕西拖拉机厂一名退休职工殷老先生打破了,殷老先生坚持写日记42年,不曾中断一天。但让白保全感到纳闷的是,人家比他多写了16年,却比他少了二三百万字。他仔细思索,找到了二人日记的区别:人家是记“流水账”,而他是在写“作文”。人家的日记,简单记录当天发生了什么事;而他是记叙整件事的过程,以及对某件事的认识和感悟。

“纪录被打破了,我没有沮丧,反而很高兴。”白保全说,“我终于遇到知音了!自己抛出的这块‘砖’,终于引来了‘玉’。”他想,如果可能的话,还打算到富平去一趟,登门拜访殷老先生,当面请教一下写日记的体会。但因为种种原因,终未成行,他觉得有些遗憾。

二十多年过去了,白保全写日记的习惯一直坚持着。如今已写了47年,用了106个本子,15000多篇900多万字。他把这些日记本装在几个纸箱子里,放在床底下。如今,日渐年迈的他,在考虑如何让这些带有历史印记的文字,发挥适当的作用。

近年来,对这些成果的处置显得有些忧心。在他看来,日记写这么多,已经成为一种负担。“怎样保管这些本子,让我忧虑重重。”他说,“发生火灾怎么办?被水淹了怎么办?虫咬了怎么办?”

有一天晚上睡觉,半夜时水管爆裂,房间进水,把装日记本的纸箱泡湿了。幸亏发现得早,没有造成实质性的损失。白保全担心,如果他不在了,孩子们是不是会把日记本当成废纸卖了?“这种情况一旦发生,我这几十年的心血就付之东流了。”

白保全说,他的日记只有一小部分写的是自己的家事、私事,不便公之于众。而大部分都是文章型的,类似于中学生的作文。据悉,从开始到现在,他所写的包含政治、历史、地理、军事、体育等,都是满满的正能量。他表示,通过写日记,自己提高了思想觉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由一名普通青工成长为一名解放军战士、一名共产党员。

“日记见证了我的成长过程,也对我本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行动作了诠释。几十年来,我一直秉承‘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信念,坚定不移跟党走。”他表示,将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如既往地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人,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