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日报 记者 李二娟
7月30日一大早,寇彦平吃过早饭便匆匆赶到刚开工不久的农副产品仓储物流项目工地,在现场协调进度、商量细节。
“这个项目建成后,能为集体增收,还能解决10个人的就业问题。”他看着繁忙的工地说道。
自2021年担任渭南高新区步前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以来,寇彦平带领社区干部逐步解决民生难题,为集体产业发展注入活力。眼下正在推进的农副产品仓储物流项目,正是他深耕基层、持续为社区谋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他“把根扎在群众中”的实践。
带着“执念”回来
2021年步前社区干部换届选举现场,当寇彦平当选社区党总支书记的结果宣布时,现场响起掌声。这位在渭南市公安局临渭分局工作了22年的干部,46岁时决定回到生养他的步前社区。
寇彦平(右二)和社区居民一起包粽子(资料照片)受访者提供
“当时不少人劝我,公安系统待遇稳定,没必要回社区操这份心。”寇彦平回忆说,从小在这里长大,对家乡的牵挂和邻里间的温情总让他想着“能为大伙儿做点啥”,这成了他回来的理由。
上任第一天,寇彦平就在社区门口听到居民反映巷道破损、路灯昏暗、路面坑洼等问题。他暗下决心,要让社区面貌有所改变。
没过几天,社区巷道的“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就启动了。寇彦平带领大家在盛夏丈量土地、粉刷墙面、修补路面、清理杂草,还为社区新栽了200多棵绿植。
工程快结束时,一位邻居大爷递来毛巾说:“彦平,歇会儿,我们信你!”
这句“信你”,成了寇彦平工作的动力。
“干社区工作和以前在单位一样,都得有股‘执念’。”寇彦平常说。以前在单位,他的执念是守护群众平安;如今回到社区,他的执念是让居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家事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是寇彦平工作的准则。
去年冬天来临前,居民李小利家终于通上了天然气。看着灶台上的火苗,她高兴地说:“这下冬天不怕冷了,做饭也方便多了。”
李小利是社区里众多受益者之一。此前,步前社区有3个村民小组因各种原因未能接通天然气。寒冬里,居民靠空调取暖、用液化气做饭,不仅麻烦,还存在安全隐患。
寇彦平主动承担了这项任务,成了“燃气协调员”。他带领社区干部多次到天然气公司对接方案,到相关部门沟通天然气接通流程。经过不懈努力,在2024年冬天前,天然气管道通到了步前社区3个村民小组每一户人家中。
群众的困难,寇彦平都放在心上。一次走访中,他了解到居民王亮患有慢性肾病,父母年迈,家庭收入微薄,医药费负担沉重。他立即召开会议,与社区干部商议帮助方案,带着材料往街道办、民政部门跑。很快,王亮的低保申请获批,社区还为他安排了公益特岗,每月增加了500元收入。
当寇彦平把消息告诉王亮家人时,王亮的母亲拉着他的手连声道谢。
在步前社区,类似的事情不少:新盛苑小区地下室渗水,他和物业工作人员一起排查协调修复;邻里纠纷,他上门调解化解矛盾;老人行动不便代办证件、孩子上下学遇到困难,他都尽力帮忙解决……
“群众的事就是自家事,把这些‘小事’办实了,群众的日子才能更踏实。”寇彦平说。
盘活闲置资源发展产业
“光解决眼前困难不够,得让社区富起来,群众的日子才能真正好起来。”寇彦平清楚,社区越来越好的关键在于发展集体产业。
步前社区地处城乡接合部,有4亩左右的闲置土地一直未利用。今年,寇彦平带班子成员外出考察,反复比对后,决定发展仓储物流业。农副产品仓储物流项目启动时,有居民担心:“投了不少钱,万一赔了怎么办?”
寇彦平召集居民代表开“算账会”:“土地闲置是浪费,改成仓储能盘活资源,吸纳闲散劳动力就近就业,集体每年还有稳定租金,这是长远保障。”
这番分析后,有居民表示:“彦平看得远,跟着你干,我们放心!”
除了农副产品仓储物流项目,寇彦平还带领班子成员梳理社区资源,为集体增收10万元,填补了公共开支缺口。
有人问他:“这么拼,图啥?”寇彦平回答:“咱社区干部,就得把根扎在群众中,才能干出实事。”
如今,辖区群众和他心贴得更近了,有困难愿意找他,有意见敢跟他提,有喜事也乐意分享。在寇彦平的带领下,步前社区先后获得“渭南市文明社区”“陕西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等荣誉,社区发展展现出蓬勃动力。
编辑:马睿妮
初审:董智勇
终审:宋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