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发布
QR Code
数字报
QR Code
官方微博
QR Code
官方微信
QR Code

文化中国行丨舌尖上的甜蜜传承

发布时间:2025-09-24 08:16:07

渭南日报  记者 秦强

“孝义醪糟吃起来口感绵柔、香甜可口,多年来深受市场青睐。”9月15日,在临渭区孝义镇孝东村孝义醪糟生产作坊,负责人张军红介绍。

张军红正在进行醪糟制作工艺中的拌曲工序   见习记者 马周宁 渭南日报  记者 张向辉

提及孝义醪糟的由来,第四代传承人、张军红的父亲张志友告诉记者,我国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掌握利用酒曲发酵谷物的技术。醪糟又称酒酿、甜酒或米酒,是以糯米(又称江米)为主料、加入酒曲经发酵而成的一种传统风味饮品,富含氨基酸、麦芽糖等多种营养成分。

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张志友的曾祖父张天德开始酿造黄酒、稠酒和醪糟,到了20世纪50年代,在张家三代人的努力下,孝义醪糟在当地很有名气。“小时候,张家每天下午就在家门口架起锅和风箱,门前坐满了前来喝醪糟的顾客。”83岁的村民乔天德回忆道。

43岁的张军红是孝义醪糟第五代传承人,也是该技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从小耳濡目染,对醪糟感情深厚。他也曾外出打过工,但看到父母年事已高,还是决定回家继承家业。

“醪糟制作工艺并不复杂,但从工具、食材的选用,到拌曲、发酵等10余道工序都需严谨对待。”张军红说,以工具、食材的选用为例,蒸笼以木笼为好,蒸制过程中利于水分蒸发,这样蒸出来的米粒口感好、透亮、不黏牙,也便于糯米出锅后快速降温、晾凉。因糯米中淀粉含量、糖量远高于普通稻米,在发酵中可以释放出更加绵密的甜香,常常作为醪糟的首选原料。

“要制作出一口香甜的醪糟,关键要根据季节和温度的变化来掌握酒曲用量。若酒曲用量不足,米与汁液不容易分离,发酵出来的醪糟口感并不理想;若酒曲用量超标,醪糟易出现苦涩或发酸的味道。同时,酒曲用量、用水量也应根据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张军红说,他是在父亲多次指导下,才逐渐掌握了酒曲和水的用量标准,也体会到制作醪糟的不易。

现在,他们的醪糟年生产量已突破10万公斤,较过去翻了两番多,市场也拓展到渭南周边及西安一些地区。今年5月,孝义醪糟还在第九届丝博会上亮相,吸引不少客户驻足品尝。

采访期间,多位客户或打来电话预订醪糟,或来店里购买。“虽然醪糟销量一直在增加,但我们坚持品质为先的态度始终不变。”张军红补充道。

“我已经购置好设备,准备下一步研发多种口味,通过引入线上销售渠道,把这份‘甜蜜’事业做大做强。”谈及未来,张军红表示。

编辑:马杭娟

初审:徐磊

终审:夏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