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日报评论员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市委六届九次全会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保障改善民生。
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改善民生,关键在于,推动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有效衔接,在不断解决民生问题中,找准推动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高质量发展红利转化为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同频共振、良性互动。
要以文化惠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文化强市。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建设精神文明就是要用丰富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市委六届九次全会通过了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实施意见》。文化强市之“强”,在于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要坚持以文铸魂、以文传脉、以文育人、以文润心、以文兴业、以文传声,始终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结合起来,持续推进优质文化资源共享、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效、支持文艺院团改革等,努力在文化强省建设中走在前、作示范。要坚持创作丰富的文化精品,集中资源实施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文化项目,创作生产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不断提升全市人民的思想觉悟、精神状态、文化修养,让秦东大地持续焕发昂扬奋进的精神气质。
要解决好“急难愁盼”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要坚持群众的盼望在哪里、期待在哪里,行动的脚步就跟进到哪里。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要落实好稳就业一揽子政策措施,持续抓技能提升、抓供需匹配、抓创业支撑,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要统筹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托幼等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办好年度十件民生实事,一件一件抓落实,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要补齐民生短板,让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要深化“千万工程”,加强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资金使用、项目资产后续管理等工作,持续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提档升级。要扎实推进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深入开展保护鸟类和专项打击非法猎捕贩卖野生鸟类三年行动,抓好秦岭“五乱”问题排查整治,推广“五水协同”治理模式,加强汛期重点流域水质断面管控,让群众有更多“绿色获得感”。要持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巩固拓展转化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按照“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要求建好中心城区,打造承载力更强、功能更完备、生活更便捷的县城和重点镇,让人民生活更安心、更便捷。
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把事关各族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大事化作一项项具体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扎实细致地落实到每一个工作步骤和环节中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编辑:马杭娟
初审:徐磊
终审:宋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