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日报 记者 左超君
“以前娶媳妇,彩礼最少得十几万元,还得办几十桌酒席,家里压力大得喘不过气。婚俗改革后,县上提倡‘零彩礼’、‘低彩礼’、旅游结婚等,各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全程参与监督。制定酒席标准每桌不超过360元,省钱又省心!”8月25日,合阳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张景磊说。自2021年被确定为陕西省级婚俗改革实验区以来,合阳县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创新机制、完善设施、丰富活动等,让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婚俗陋习逐渐淡出视野,“合和婚姻、和美家庭”的新风尚在古莘大地蔚然成风。
顶层设计明方向 制度护航破陋习
“婚俗改革不是‘一阵风’,必须有强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作保障”,合阳县民政局局长肖海平说。为确保改革落地见效,合阳县在2021年专门成立了以分管民政副县长为组长,民政、宣传、妇联等12个县级部门及12个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婚俗改革领导小组,制定《合阳县婚俗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合阳县遏制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方案》,全县215个村(社区)红白理事会全覆盖,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明确红白事办理程序及标准,让红白事办理有规可依。城关街道白灵村红白理事会会长曹明杰告诉记者,2023年村里小伙曹凯和河南姑娘张秀丽订婚时,由于女方提出12万元彩礼,迟迟结不了婚,曹凯和父亲曹红民找到他说准备贷款结婚。知道事情后,作为红白理事会会长,他到女方家里进行协商。“结婚不是一锤子买卖,娃们结个婚背上一身债,咱女子嫁过去不是还得挣钱还账?”经过一番协商,张秀丽的父母认识到婚俗改革不仅能减轻年轻人及其家庭的经济压力,更能促进婚姻的健康和谐发展。他们最终定下2.6万元的彩礼。现在,曹凯和张秀丽夫妻恩爱,育有一子,孝敬父母,一家人和和美美。
设施服务双提升 登记大厅变“幸福驿站”
走进合阳县婚姻登记大厅,温馨的氛围扑面而来。门口的婚俗文化墙上,“关雎和鸣”的传统故事与“婚事新办”的现代倡议相得益彰;颁证室内,大红的“囍”字旁摆放着金婚夫妻捐赠的老式结婚证;婚姻家庭辅导室里,心理咨询师正为一对有矛盾的夫妻耐心疏导。
“这是我们在2022年投资60余万元打造的‘一站式’婚姻服务平台。”婚姻登记大厅负责人刘颖霞介绍,大厅不仅实现了身份证读卡器等智能化设备全覆盖,2023年还开通了内地居民婚姻登记全国通办业务,创新设置了“特色颁证”服务——每年“520”“七夕”等特殊日子,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金婚夫妻担任“特邀颁证员”。
此外,2022年由“专业社工+心理咨询师+律师”组成的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每周一至周五在婚姻家庭辅导室坐班,提供婚前辅导、婚姻矛盾调解等服务。
多元活动树新风 文化浸润入民心
“抵制高价彩礼,不搞盲目攀比,以节俭文明方式举办婚礼……”2024年8月8日,一场“以煤为媒”的青年联谊活动热闹举行,200余名来自煤炭企业的青年职工在互动游戏中传递婚俗改革理念。
这样的宣传活动,在合阳县早已常态化。2024年以来,该县依托“道德大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平台,开展婚俗改革“五进”(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校园、进机关)宣讲活动30余场;2024年“三八”妇女节举办“新时代巾帼绽芳华扬新风共建幸福家”主题活动,发动妇女带头抵制陋习;2024年9月,在洽川景区举办全国万人集体婚礼渭南合阳分会场活动,当年有46对新人参加集体婚礼,每对新人平均节省婚礼开支3万余元;在基层,各镇(街道)的创新实践同样亮眼。2023年以来,城关街道白灵村红白理事会开展“敲门行动”,截至目前,成功劝阻3起高价彩礼事件;2024年古莘社区举办“抵制高额彩礼”宣传活动,通过情景剧表演、知识问答等形式,让居民在欢乐中接受新风尚;2022年合阳快板《婚俗改革就是好》、《合阳婚俗开新篇》、小品《彩礼》,用“合阳方言+押韵唱词”的方式,宣传婚改内容。截至目前,在各村巡演20余场,成为群众口中的“流行曲”。
党员带头作示范 联盟助力添活力
“作为党员,我承诺:婚事新办简办,不超标收送彩礼,不大操大办……”2022年起,合阳县在机关单位开展党员干部文明婚俗承诺活动,截至目前,1000余名党员干部签订《文明婚俗承诺书》,带头践行新风尚。
2024年,合阳县创新成立婚俗商业联盟,吸纳全县30家爱心企业等加入。联盟成员与婚姻登记处建立联动机制,新人凭结婚证可在联盟商铺享受“婚庆套餐8折、折上折”优惠。“以前办一场婚礼,新人平均花费2万元,现在通过联盟优惠能省4000多元”,联盟会长雷宏说,截至目前,联盟已为200余对新人提供优惠服务,既推广了新风尚,也带动了生意发展。
如今,在合阳,“少彩礼、简婚礼、重感情”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选择。据统计,合阳县平均彩礼金额较2021年改革前下降30%,酒席平均桌数减少40%,群众对婚俗改革的满意度达90%。“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合和’文化品牌建设,让婚俗改革的成果惠及更多家庭,为乡村振兴注入‘幸福动能’。”肖海平表示。
编辑:肖叶
初审:张伯阳
终审:宋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