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喜贵
在富平县留古镇何家村东北,坐落着一座帝王陵,是西魏文帝元宝炬与皇后乙弗氏、郁久闾氏的合葬墓,被称为“永陵”。在400多公里外的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麦积山石窟,其第43窟为乙弗氏的灵柩安放之窟,被称作“寂陵”。从永陵到寂陵,这两者之间有何关联呢?这里面埋藏着一段悲情的故事。
永陵
南北朝时期,在权臣宇文泰操纵下,北魏王朝分裂出一个西魏。西魏的开国皇帝就是元宝炬,称西魏文帝,系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之孙,京兆王元愉之子。
北魏宣武帝时期,元愉对朝廷的政令不满,被宣武帝软禁在宗正寺。正始四年(507年),元宝炬出生,次年元愉在冀州发动叛乱,遭朝廷讨伐后兵败自杀。
宣武帝死后,次子元诩即位,是为孝明帝。孝明帝对元宝炬十分赏识,提升他为直阁将军。武泰年间,封邵县侯。永安三年(530年),晋封为南阳王。孝武帝元修即位后,任命元宝炬为太尉、侍中。永熙二年(533年),进封元宝炬为太保、开府、尚书令等职。
麦积山石窟
永熙三年(534年),孝武帝与权臣高欢决裂,高欢率兵从晋阳南下。孝武帝不敌,遂率众西入关中,投奔宇文泰。元宝炬也跟着进入关中,被孝武帝任命为太宰、录尚书事。
孝武帝投奔宇文泰不久,两人就产生嫌隙。永熙三年十二月,宇文泰鸩杀孝武帝,立元宝炬为帝。大统元年(535年)正月初一,元宝炬正式登基,改年号为大统,史称西魏。他追尊父亲元愉为文景皇帝,母亲杨氏为文景皇后,册立妻子乙弗氏为皇后,册立长子元钦为皇太子。
元宝炬的妻子乙弗氏,为河南洛阳人,其祖先为吐谷浑的首领,世代居住青海一带,后来投奔北魏。乙弗氏的父亲乙弗瑗,曾任兖州刺史,其母亲淮阳长公主元氏,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第四个女儿。16岁时,乙弗氏嫁给表兄元宝炬,并深得其爱。乙弗氏为人慈善,胸襟宽广,生活节俭,先后为元宝炬生下12个孩子,大多夭折,只有元钦和元戊二人活了下来。
当时,北方柔然屡次侵犯西魏边境,西魏为了拉拢柔然全力对抗东魏,采取了联姻政策,让西魏和柔然互娶公主。为此,元宝炬废黜了乙弗氏的皇后之位,将其赶至别宫。随后,又令其削发为尼,出家为自己守节。
乙弗氏佛像
大统四年(538年),元宝炬迎娶柔然可汗的女儿郁久闾氏为妻,并册封其为皇后。新皇后郁久闾氏对原皇后乙弗氏心存芥蒂,担心其威胁到自己的地位,逼迫元宝炬将乙弗氏放逐到甘肃秦州。元宝炬对乙弗氏内心怀有感情,专门更换了秦州官吏,任命自己和乙弗氏的儿子元戊担任秦州刺史,护送母亲赶赴秦州。
远离了政治旋涡,在秦州麦积山下,乙弗氏一心向佛,潜心于从佛法中找寻心灵的安静。
元宝炬时常想念与乙弗氏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就私下让人传话给乙弗氏,让其暗中蓄发,等待时机。据《资治通鉴·梁纪十四》载:“魏主虽限以大计,而恩好不忘,密令养发,有追还之意。”
然而,乙弗氏没能等来美好的相逢。元宝炬的委曲求全,也没能换来国家的安定。
大统六年(540年),柔然再次举兵南侵西魏,并谣传本次入侵,是为支持柔然公主郁久闾氏,逼迫元宝炬杀掉乙弗氏。无奈之下,元宝炬只得派人带着手令,赐死乙弗氏。
乙弗氏别无选择,只能泪别儿子元戊,自尽而亡,享年31岁。据《北史·后妃列传》记载,文帝文皇后乙弗氏失宠,于麦积山出家为尼,死后凿崖而葬,号寂陵。据考证,麦积山石窟第43窟便是乙弗氏灵柩安放之窟,被称作“寂陵”,俗称“魏后墓”。而与其一步之遥的44窟主佛就是依照乙弗氏容貌而塑造,佛像面容精美安详,微露笑意。
乙弗氏之死,并没有换来国家的安定。短暂的平息后,国家很快又陷入混乱的战争。大统六年,郁久闾氏死于难产,年仅16岁。有传言,郁久闾氏一步步逼死乙弗氏后,经常噩梦缠身,总会梦见乙弗氏向自己讨命,因此精神失常,也是其怀孕难产的一个诱因。郁久闾氏死后,被追谥为悼皇后,先是葬于少陵原,后来迁葬至永陵。
乙弗氏高祖墓志砖二种
也许是内心对乙弗氏存有一份爱恋、一份愧疚,元宝炬在为自己建好陵墓之后,亲手书写了一份诏书:万岁后欲令后配飨。
大统十七年(551年)三月,元宝炬因病去世,时年45岁。同年四月,葬于永陵(今富平县留古镇何家村东北),谥号文皇帝。同年,悼皇后郁久闾氏亦迁葬至永陵。元宝炬死后,太子元钦继位,史称西魏废帝。元钦谨遵父命,把母亲乙弗氏的灵柩从甘肃麦积山接回长安,与父亲元宝炬合葬在永陵。
乙弗氏终于回到丈夫身边,再也不用背井离乡了。所有的悲与喜、爱与恨、苦与乐都化作云烟,消失在历史的尽头。
一抔黄土,一座孤坟,将一段千年往事永远地镌刻在关中大地。
编辑:马睿妮
初审:张伯阳
终审:夏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