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任百舸 渭南日报 记者 贾维
从古至今,槐树一直被视为吉祥树种,也是我国著名的文化树种,它象征着长寿和祥瑞。据《周礼·秋官》记载:周代宫廷外种有三棵槐树,三公朝见天子时,站在槐树下面。《花镜》亦云:“人多庭前植之,一取其荫,一取三槐吉兆,期许子孙三公之意。”
古槐村古槐
在白水县林皋镇,坐落着一个以树为名的村庄——古槐村,村口挺立着一棵树龄约2000年的古槐。它枝繁叶茂,虬枝盘曲,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默默守望着这片厚重的土地。
这棵古槐高20米,直径8米,树干中空却极为粗壮,需12人合抱。树皮粗糙如岁月刻痕,根系盘错,枝干蜿蜒如龙,枝叶繁茂如盖。它1995年入选“全国百棵奇树”,2023年被列为“中国十大古槐”,更以“天下第一槐”的美誉闻名全国。它以其雄奇的形态和悠久的历史,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象征,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寓意——“古槐荫庇,福泽绵长;家安人康,财旺业兴。”
在民间传说中,这棵古槐树被赋予了神奇的力量。相传很久以前,村里有位善良的姑娘,她的父母重病在床,家中贫困无钱医治。姑娘在古槐树下日夜祈祷,希望能得到帮助。一天夜里,她梦到古槐化作一位慈祥的老者,告诉她在槐树的根部能找到治病的草药。姑娘醒来后,依照梦中的指示寻找,果然找到了草药,治好了父母的病。从此,古槐树能庇佑村民平安健康的传说便流传开来。
民间俗谚有:“门前一棵槐,不是招宝,就是进财。”又说:“院中一棵槐,幸福自然来。”这棵千年古槐,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岁月的沉淀,将这些美好的寓意诠释得淋漓尽致。
为呵护村中千年古槐,村民曾在距树三十多米处掘了一口深井,井深八十余米,水质清甜甘洌,人称“何氏井”。井前立有石碑一方,高1.1米,宽0.4米,斜角尖首,中有方孔,碑文楷体工整:“万历十三年(1585年)二月廿四日打井 石匠石敖 井匠靳应武 住主何”。字迹历历可见,保存完好,是研究当地水井开发史的重要实物。
而这棵古槐,不仅是民间传说中能治病庇佑的灵树,更在真实历史中默默守护一方。相传1947年秋,云台乡灵洼村西北方向终日枪炮不绝,村民闭门不出,唯古槐依然挺立。据村中老人回忆,当时解放军与游击队员常借古槐中空树干与浓密树冠隐蔽行踪、传递情报、临时休整。也有村民冒险在树洞中藏匿伤员、物资,助战士转移。古槐以它坚韧的身躯,在烽火岁月中成为一处生命的安全缝隙,延续着它祥瑞、守护的象征,也从传说走进了真实的历史。
古槐树下,村民在此纳凉、集会,千年岁月仿佛凝固于树影之间。古槐村更是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随着时间的推移,朝代更迭,战火纷飞,古槐村也未能幸免。然而,每一次劫难过后,村民们总会在古槐下重新聚集,重建家园。村民郭仲本感慨:“这棵树的年龄,比村子的历史长得多。它见证了我们的祖辈如何开荒拓土,也看着我们如何从贫困走向富足。”
千百年来,这棵古槐目睹了村庄的兴衰变迁,见证了从农耕文明到现代产业的转型,成为村民心中不可替代的精神图腾。
古槐村的千年国槐,是白水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渭南文化的传承者。它用年轮记录时光,用坚韧启迪未来。在这里,每一片槐叶都诉说着传承,每一道沟壑都镌刻着守望。
编辑:马睿妮
初审:张伯阳
终审:夏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