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发布
QR Code
数字报
QR Code
官方微博
QR Code
官方微信
QR Code

“酥梨书记”黄军红

发布时间:2025-09-10 09:16:07

渭南日报  记者 贾维 见习记者 任百舸

“尝尝咱村的‘金果果’,我们新培育的蒲城红梨。”8月22日,蒲城县尧山镇新苇村的千亩酥梨示范园里果香四溢,黄军红热情地给记者递来一个酥梨,果皮上泛着淡淡的红晕,宛如朝霞映照。一口咬下,梨肉清脆多汁,甜中带香。

黄军红是谁?正是蒲城县尧山镇新苇村的党支部书记。今年45岁的黄军红,曾是跑南闯北的货运司机,专门将蒲城水果运往南方市场。“哪个品种好卖,什么价钱合适,我心里都有一本明白账。”说起老本行,他如数家珍。

2019年,黄军红回到村里进入村两委工作。2021年,他担任新苇村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刚上任,他就琢磨上了:怎么能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黄军红在新苇村千亩酥梨示范园察看酥梨长势 记者 贾维 摄

恰逢县里提出“酥梨南提升北发展”的产业方针,新苇村正好在北部发展区域。“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黄军红采取了双线作战的策略:一边争取项目,一边做通群众工作。

这一年,他带着村两委班子成员北上南下,跑遍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水果市场,深入调研酥梨的市场前景。同时,他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支持,精心准备项目申报材料。功夫不负有心人,2022年初,新苇村千亩酥梨示范园项目终于获批。

项目虽然批下来了,但真正的难题才刚刚开始。村里历来种苹果,让村民挖掉苹果树种梨树,不少人心里犯嘀咕。

“苹果种得好好的,非要改种梨?”“老把式”辛建国第一个想不通。

“老哥,您要是不放心,我带您去专家那儿看看?”黄军红拉着辛建国跑酥梨实验站,转农贸市场,让技术和市场说话。看着试验站里长势良好的酥梨,听着市场老板对酥梨行情的看好,辛建国慢慢动了心。

“苗子不要钱,技术有专家,销售不用愁,还能在园区打工挣钱。”黄军红掰着手指头算账,“这么好的事,上哪找?”就这样,辛建国点了头。其他观望的村民见状,也纷纷跟着干起来。

2022年3月,推土机开进了苹果园。黄军红带着村民起早贪黑,平整土地、栽苗浇水,天天泡在园区里。

园区也如他所说,聘请陕西省梨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徐凌飞担任技术顾问,陕西省果业协会、蒲城酥梨实验站专家常年技术指导,采取村委会联合作社、合作社联农户、专家联产业、效益联群众、支部抓统揽的“四联一抓”运营模式,按照“统一管理、统一指导、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四统一”方式,实现科技化支撑、集约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这种科学的管理模式很快见到了成效。2023年,梨树零星挂果。大家一尝,个个竖起大拇指:“这梨真不赖!”2024年初挂果时,黄军红把梨寄给北京的客商品尝。对方一吃就赞不绝口,当场包销了大部分产量。今年7月,盒马鲜生超市的采购经理亲自来考察,提前订下了11月成熟的酥梨。

如今,1000亩的示范园里种植了“玉露香”“酥脆一号”“红贵妃”“阿巴特”等早熟品种。这些品种以“口感好、产量高、质量优、耐储存”等特点备受市场青睐。

而辛建国,现在成了园区的技术骨干。每隔几天,他就和赵孝来、关耀成、宁斌杰、徐月凤等几个老伙计凑在一起研究:怎么防病虫害、什么时候拉枝最好使……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都在为梨园操心。

园区通过“务工+分红+流转”的模式,让村民多了3条增收路子。75户村民在园区打工,一年能多挣5000多元;土地流转给村集体,每年稳拿租金;年底还有分红。

黄军红自己也没闲着,去年参加了退役军人村支书培训班,进行了一个月系统学习,今年取得了高级职业农民证书。“就得不断学习,要不然咋带领大家致富?”

望着连片的梨园,黄军红说:“下一步,我们要把酥梨种得更好,打出品牌,让更多人吃上咱新苇村的甜梨,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甜!”

编辑:马杭娟

初审:董智勇

终审:杨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