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三尺讲台 潜心教书育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长期以来,我市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职责使命,大力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以教为业、以教为任、以教为乐,不断推动着渭南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2025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为大力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彰显新时代教师立德树人、潜心育人的崇高形象,讲好新时代育人故事,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市教育局联合本报特开设专栏,聚焦全市13位优秀教师代表,聆听他们的育人故事,感受他们的师者情怀……
晨曦微露,合阳中学的教学楼里早已亮起一盏灯。杨晨的一天,从这盏灯开始,也从这盏灯蔓延出无数温暖而坚定的光芒——那是他十八年教育路上,不曾熄灭的初心与热望。
课堂,是他永远的主场。
他说:“教师若离开课堂,便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于是,他扎根在这里,十八年如一日。
在他的课堂上,公式不再枯燥,数字不再冷漠。他巧妙地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生活的语言,用生动的比喻解释复杂的定理,让严肃的课堂洋溢着探索的欢笑。“人人动脑、人人动手、人人动口”是他倡导的学习方式,他相信真正的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在杨老师的引领下,数学在我眼中活了起来。”学生张悦园回忆道。
辛勤耕耘终得硕果满枝,他所带的班级数学成绩常年领先,但他从不止步于成绩单上的数字。“教学是一场永无止境的修行”,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面对陕西省新高考改革的挑战,他率先研究新课标、新教材,被渭南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聘为省培项目授课专家,作《合阳中学新高考实施策略》专题讲座,分享《新高考背景下如何深挖数学本质的教学探究》……
学生,是他心底的柔软。
在杨晨的教育哲学中,成绩固然重要,但学生成长更重要。
他不仅督促学生学习,更关心他们的生活作息和心理状态。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他默默送去早餐、牛奶、书籍。“让孩子感受到爱,他们才能学会爱人。”这是杨晨坚信的教育真谛。
学生邢浩天在毕业感言中深情地写道:“杨老师的乐观正能量……是我人生路上的宝贵财富。”
管理,是他创新的战场。
作为德育处副主任和年级负责人,杨晨认为“教师是第一战略资源”。他相信,好的教育,要从成全老师开始。
“备课组应该是教研实验田,人才孵化器。”根据学校要求,在他的推动下,高二年级建立了“合作备课—协作科研—共同发展”的教研机制,制定了《合阳中学高二年级质量奖增值性评奖方案》,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
青年教师汇报课、教学能手引领课、课堂评估推门听课、跟踪听评课……一系列教研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了广阔平台。在他的带领下,年级组涌现出一批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教学骨干。
初心,是他坚守的灯火。
早上6点半到校,晚上11点半离校,早出晚归已成为杨晨的工作常态。多少个假期坚守学校陪伴学生,多少个夜晚伏案备课批改作业。“你们的高中生活只有三年、两年、一年,而老师还有好多个三年。”当学生抱怨学习艰苦时,他常用这句话调侃,却也道出了教师工作的特点。
十八年如一日,杨晨用实干与担当诠释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使命,践行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初心誓言。陕西省优秀辅导教师,渭南市师德标兵、教学能手,合阳县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诸多荣誉纷至沓来。
以德立教,以爱育人,静默耕耘,终得芳华满园。而他前方的路,依然灯火明亮,星海浩瀚。在那条路上,他将永远是点灯人,照亮更多孩子前行的路。
编辑:马睿妮
初审:董智勇
终审:杨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