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发布
QR Code
数字报
QR Code
官方微博
QR Code
官方微信
QR Code

用心做教育 用爱待学生——记渭南高新区渭河学校教师任君丽

发布时间:2025-09-10 11:30:48

坚守三尺讲台 潜心教书育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长期以来,我市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职责使命,大力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以教为业、以教为任、以教为乐,不断推动着渭南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2025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为大力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彰显新时代教师立德树人、潜心育人的崇高形象,讲好新时代育人故事,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市教育局联合本报特开设专栏,聚焦全市13位优秀教师代表,聆听他们的育人故事,感受他们的师者情怀……

在渭南高新区渭河学校(以下简称“渭河学校”),有这么一位数学老师,从踏上三尺讲台,到如今年过半百,她三十六年如一日,扎根于教学一线,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诚点亮无数孩子的成长路,多次获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她就是被同事称为“领路人”、孩子们称为“好老师”的任君丽。

教育工作,需要的是春风化雨的耐心与智慧。任君丽深知,小学是习惯与思维培养的关键期,要让每个孩子都爱上课堂。于是,为了让课堂生动,她常搜集动画、生活素材。教《图形的周长》时,带着学生捡落叶观察,讲相遇问题时,组织学生模拟情境表演,充分激发学生创造力。面对“双减”,她认真钻研教材、设计分层作业,将知识点拆成“小台阶”,还设计“计算闯关”“思维导图”等作业,减负担又提兴趣。从“填鸭式”教学到“生本课堂”,从传统板书到多媒体融合,她始终走在教学改革前沿,成了年轻教师的标杆。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唤醒”。任君丽始终以“爱”为教育底色。10年前,学生小宇因父母离异变得孤僻,任君丽发现他爱画画后,每天陪他创作、谈心,还垫付他奶奶的医药费、组织同学为他过生日。后来小宇的成绩从倒数跃至中游,如今大学毕业的他,每年教师节都回来看望任君丽。在渭河学校,时光仿佛画了个温柔的圈——她曾经教过的学生,如今成了并肩备课的同事;更有学生的孩子,循着父辈的足迹,再次坐在她的课堂上,成了她的学生。

“一个人优秀不算优秀,一群人优秀才是真优秀”。渭河学校从最初几百人的学校,成长为生源稳定、口碑远扬的“大家庭”,很大程度是得益于有一群如任君丽一样的老教师,他们主动承担培养青年教师的责任,做青年教师的“引路人”。

教研活动中,任君丽手把手指导:帮入职的小党分析教材、改教案,直到她能独立上课;带着因课堂纪律焦虑的小王“跟班听课”,教她用温柔又坚定的方式管学生,分享“课堂小妙招”,让小王的班级纪律与成绩明显提升。她还分享多年来的教学笔记,里面记着学生心理特点、教学方法和应对突发情况的技巧。“我当年靠老教师帮助,现在希望你们少走弯路。”

在她的带动下,渭河学校形成了“老带新”的好氛围,一批批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他们说:“任老师不仅教我们教书,更教我们做人,她的坚守是我们一辈子的榜样。”

三尺讲台育桃李,三十六载守初心。从满头乌丝到渐有霜华,褪去的是青春容颜,不变的是她对教育事业的铮铮誓言。如今,任君丽仍每天坚持代课,仍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为青年教师操心。有人问她累不累,她总笑着说:“看到孩子的笑脸、教师的进步、学校的发展,所有累都值了。”

这就是任君丽,她用三十六年坚守诠释了人民教师的责任与担当,用热忱与挚爱,点亮了无数孩子的童年,也点亮了新时代青年教师的前行之路,在平凡岗位上绘就了不平凡的教育画卷。

编辑:马睿妮

初审:董智勇

终审:杨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