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日报 记者 秦强\文 见习记者 马周宁 记者 张向辉\图
“你现在看到的酸枣品种是公子峪1号,它具有高产、出仁率高、丰产周期长等优点,按照今年一斤3.5元算,每亩地能卖6000元哩!”8月28日,在澄城县冯原镇赵庄村50亩酸枣园,种植户姚杨洁介绍道。
今年27岁的姚杨洁是澄城县冯原镇赵庄村人。2022年秋,退伍在家的他偶然得知山西、河北等地农户种植酸枣收益还不错。“加上赵庄村光照充足、热量适中,非常适宜酸枣生长,也希望能在家乡做点实事,我当时就萌生了种植酸枣的想法。”姚杨洁表示,不久便前往山西、山东等地考察学习,最终确定了种植方案。
2023年3月,在冯原镇政府、赵庄村村委会积极协调下,35亩荒坡地很快流转下来,加上自家15亩,共计50亩。“没想到一周左右,35亩土地就顺利到手,真要感谢他们。”回想起土地流转,姚杨洁动情地说。
同年5月,首批10亩4000株胎里红、晋酸3号酸枣苗被种植下来。不承想,苗木成活率只有60%~70%,挂果率也不高。“当时我都懵了,整晚整晚睡不着觉。”姚杨洁回忆道,“那段时间脑海里全是为啥树苗栽到地里却出现这样的问题?”
“这肯定是部分苗木水土不服所致。要想改变现状,只有通过嫁接技术来改良。”有着30年果树嫁接技术经验的“土砖家”姚永民的一席话点醒了姚杨洁。于是,他一方面果断聘请姚永民作技术指导,并全程学习嫁接技术。
另一方面,姚杨洁还通过网络学习酸枣种植技术、向身边“土专家”请教、外出考察、参加职业农民培训等方式,逐渐摸索出一套科学的酸枣树嫁接技术与管理方法。“酸枣树管理主要在剪芽子、控制枣树长势,只要人勤快、善于观察,慢慢就会了解每个品种的生长习性、特点以及管理方法。”姚杨洁说道。
“小姚是一个善于动脑筋的年轻人,我每次嫁接树苗时,他都认真学习,并提出许多好点子,也让我这个‘老把式’学到了许多嫁接新方法。”技术员姚永民忍不住夸赞道。
转机出现在2023年秋,经过精心管理,首批嫁接成功的5亩酸枣树开始焕发出勃勃生机。“看到嫁接后的树苗长势旺,我心里一下子有了底气,也坚定了对剩余长势不好苗木继续嫁接的信心。”姚杨洁说,此后便加大了嫁接力度,同时在2024年春还培育了2万株酸枣苗,成活率达到95%,其中1.7万株被周边20余户村民预订。
截至目前,姚杨洁已成功嫁接酸枣树20亩。2024年自家酸枣园纯收入10万元,今年预计亩产量1700余斤,年产值有望达到30万元。
同时,在姚杨洁带动下,周边村民的酸枣种植面积已扩大到50亩左右,王会奇就是其中一位。他说:“我平时遇到疑难问题就找姚杨洁咨询,在他的精心指导下,我家树长势好,今年花开得繁,挂果也不错。尤其得知去年他家枣园纯利润后,让我坚信跟着他种植酸枣,准没错!”
酸枣产业的发展也为当地20余人创造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正在旁边干活的58岁村民姚孝民说:“我常年在这里务工,一年能挣1万多元,活不重、离家近还不耽搁自家农活,方便得很。”
“近年来,为助力像姚杨洁等返乡创业青年扎根成长,澄城县委组织部着力发挥‘四乡’(四乡指到乡大学毕业生、回乡能人、返乡农民工、入乡企业家)人才的示范引领与支撑带动作用,充分整合资源,针对性搭建政策咨询、资源对接、技能培训服务平台,精准破解项目落地、资金申请、市场拓展等现实难题,切实为各类返乡创业人才卸下包袱、疏通堵点,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鲜活动能。”澄城县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党姚斌表示。
“我的酸枣事业能够坚持下来,离不开县、镇两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2024年,在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和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帮助下,我获得了30万元的低息贷款,镇上也积极帮忙联系药厂进行收购,这些都为酸枣园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注入了活力。”姚杨洁感慨地说,下一步,他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深挖酸枣产业价值,带领更多乡亲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编辑:马睿妮
初审:董智勇
终审:杨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