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日报 记者 秦强/文 见习记者 马周宁/图
“你现在看到的酸枣品种是公子峪1号,它具有高产、仁率高、丰产周期长等优点,按照今年的市场价,每亩酸枣能卖6000元。”8月28日,在澄城县冯原镇赵庄村50亩酸枣园,种植户姚杨洁给记者介绍道。
今年27岁的姚杨洁是冯原镇赵庄村人。2022年秋,退伍在家的他偶然得知山西、河北等地农户种植酸枣收益还不错,“赵庄村光照充足、热量适中,非常适宜酸枣生长,加之我也希望能在家乡做点实事,就萌生了种植酸枣的想法。”姚杨洁表示,之后他前往山西、山东等地考察学习,最终确定了种植方案。
2023年3月,在冯原镇政府、赵庄村村委会积极协调下,35亩荒坡地很快流转下来,加上自家15亩,共计50亩。
同年5月,首批10亩4000株酸枣苗被种植下来。不承想,苗木成活率只有60%~70%,挂果率也不高。“当时我都懵了,整晚整晚睡不着觉。”姚杨洁回忆道。
“这肯定是部分苗木水土不服所致。要想改变现状,只有通过嫁接技术来改良。”有着30年果树嫁接经验的“土专家”姚永民的一席话点醒了姚杨洁。于是,他一方面聘请姚永民作技术指导;另一方面,通过网络学习、外出考察、参加职业农民培训等方式,逐渐摸索酸枣树嫁接技术与管理方法。“酸枣树管理主要在剪芽子、控制枣树长势,只要人勤快、善于观察,慢慢就会了解每个品种的生长习性、特点以及管理方法。”姚杨洁说。
姚杨洁(右)和技术员正在察看酸枣挂果情况
“小姚是一个善于动脑筋的年轻人,我每次嫁接树苗时,他都认真学习,并提出许多好点子,也让我这个‘老把式’学到了许多嫁接新方法。”姚永民忍不住夸赞道。
转机出现在2023年秋,经过精心管理,首批嫁接成功的5亩酸枣树开始焕发出勃勃生机。“看到嫁接后的树苗长势旺,我心里一下子有了底气,也坚定了对剩余长势不好的苗木继续嫁接的信心。”姚杨洁说,此后他便加大了嫁接力度。2024年春,他又培育了2万株酸枣苗,成活率达到95%,其中1.7万株被周边20余户村民全部预订。
2024年,他的酸枣园纯收入10万元,今年预计年产值可达30万元。
在姚杨洁的带动下,周边村民的酸枣种植面积已扩大到50亩左右。同时,酸枣产业的发展也为当地20余人创造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正在旁边干活的58岁村民姚孝民说:“我常年在这里务工,活不重、离家近,还不耽搁干自家的农活,方便得很。”
“我的酸枣事业能够坚持下来,离不开县镇两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2024年,在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和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帮助下,我获得了30万元的低息贷款,镇上也积极帮忙联系药厂进行收购,这些都为酸枣园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注入了活力。”姚杨洁感慨地说,下一步,他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深挖酸枣产业价值,带领更多乡亲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为助力像姚杨洁这样的返乡创业青年扎根成长,澄城县委组织部着力发挥‘四乡’(到乡大学毕业生、回乡能人、返乡农民工、入乡企业家)人才的示范引领与支撑带动作用,充分整合资源,针对性搭建政策咨询、资源对接、技能培训服务平台,精准破解项目落地、资金申请、市场拓展等现实难题,切实为各类返乡创业人才卸下包袱、疏通堵点,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鲜活动能。”澄城县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党姚斌表示。
编辑:马杭娟
初审:董智勇
终审:杨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