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发布
QR Code
数字报
QR Code
官方微博
QR Code
官方微信
QR Code

“师带徒”传薪火

发布时间:2025-09-13 09:44:50

渭南日报  记者 杨晓妍

“李叔,热水壶又罢工了,快帮我看看到底咋回事?”

9月12日上午8时,临渭区解放街道光华社区党员义务服务站刚开门,居民杨刚就把一个电热水壶送了过来。

这个水渍斑斑的电热水壶,是杨刚用了4年的“老伙计”。

接过电热水壶,李长聆瞧了瞧,觉得问题不大,准备让新收的徒弟刘润才上手“试一试”。随即,在师傅的指点下,刘润才抄起电螺丝刀,熟练地拧开底盖板上的螺丝,掀开底盖,三下五除二就找准了“病因”:原来是加热管坏了。10多分钟后,电热水壶修好了。

“多少钱?”杨刚问道。

“5块钱。”李长聆回答。

“价格实惠,修得也快,还是李师傅这儿靠谱。”说话间,杨刚竖起大拇指。

“家电维修,就找李长聆。”85岁的李长聆,前半生和车结缘,17岁时在省电业局汽车队当司机,3年后应征入伍成为一名汽车兵。退役后在西藏支边12年,后回到渭南市新华书店当司机。“电器维修是我的最爱。这些都是自学的,以前当兵的时候就喜欢修理收音机,后来复员转业更是迷上各类电器维修,退休后开了一阵子电器修理铺。”提起过往,他滔滔不绝。为了学习修理技术,他订阅的杂志和买的书都有一人多高。

2013年,因病退休多年的李长聆,觉得身体恢复得还可以,闲不下的他思来想去,决定发挥爱好和所长,在解放路上支起小推车,为群众免费修理电器。“我是个老党员,想着老了还能给别人干点啥。电器维修爱了一辈子,也学了一辈子,搞个电器维修服务车最合适。”说干就干,李长聆的电器维修小推车支起来了。“生意”很红火,来学技术的人也多。一个月下来他算了笔账,每天从早忙到晚,还赔了几百元,净是倒贴在零配件上。为了能让自己的爱好和“事业”可持续,李长聆思虑再三决定:不换零配件不收钱,换零配件只收成本。随着年龄渐渐增长,推着车子来回跑不太方便,一年后,在社区的协同努力下,李长聆利用新华书店南侧的巷道空地,搭建了一个4平方米的小房子,当作他的“工作室”。

每天早上8时,李长聆都会准时“开张”。一张桌子、一条长凳,就是他的简易工作台。工作台虽简陋,但是维修的设备却不简单,金刚磨石、磨刀机、万用电子表等常用工具一应俱全。寒来暑往,一个个“问题”小家电在他的“工作室”被修好。“一天平均能维修20个家电,哪天手里活多了,晚上收摊后继续加班修。”提起李长聆义务维修的善举,附近的居民十分钦佩。

这个小小的修理铺,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党员爱心岗。在这里,不仅让旧家电焕发新生,更让邻里间的温情在电路板的焊点上、在零件的碰撞声中,编织成一张温暖的网,网住了永不褪色的志愿初心。

这些年,李长聆被授予“渭南市最美老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陕西好人”等荣誉称号。2021年,他荣登“中国好人榜”。“我做的都是小事。只要群众需要,我会像萤火虫一样,尽全力发光发热。”李长聆说。

李长聆的奉献精神如同一颗火种,感染着更多的人。前不久,刘润才主动拜师,跟着李长聆学手艺。师徒结缘,缘于一次偶然。

刘润才今年65岁。年轻时,他在电子厂工作过。这两年,他定居在渭南城区,过起了退休生活。每月的退休金不多,但他的生活过得也是有滋有味。“忙碌了一辈子,闲不下来。几个月前,我在新华书店买书时,听说了李师傅的故事,很感动。这不就是身边的活雷锋嘛!”刘润才冒出了一个念头:拜师学艺!“李师傅人老心不老。跟着李师傅学,不光学技术,更要学他甘于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刘润才说。

9月12日这天,是刘润才“学艺”的第6天。这些天,他会准时来到店铺,给师傅李长聆搭把手,义务维修电器。“我要一直跟着学,直到学会为止。以后,和李师傅一起,多做好事,为群众做好服务。”刘润才说。

这下,曾经的“单兵作战”变成了师徒联手。“年纪不饶人,现在,我的精力有点跟不上了。只要愿意学,我就愿意教。但是无论何时,都不能忘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李长聆说,希望通过“师带徒”,让服务队伍更庞大,用实际行动让雷锋精神薪火相传。

天气渐热,前来维修的人越来越多。说话间,师徒二人又忙碌了起来。

编辑:马杭娟

初审:董智勇

终审:杨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