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日报 记者 王小敏
在临渭区杜桥街道国贸社区47号院,68岁的苏芳林是个“名人”。他既是随叫随到的“电工”,是化解矛盾的“调解员”,也是守护环境的“清洁工”。十多年来,他把平凡的退休日子过成了邻里间的“暖心剧本”。
随叫随到的“苏电工”
“老苏,我家冰箱突然断电了,你帮我看一下?”9月9日上午,赵芳梅焦急地给苏芳林打去电话。挂掉电话,苏芳林拿起万用表、绝缘胶带出了门。
苏芳林擅长电路维修,退休后他把这门手艺变成了帮助邻里的“工具”。还把自己的电话公布在业主微信群里。从此,他的工具箱 就成了社区的“应 急包”——张家电灯不亮了,李家冰箱不工作了,只要一个电话,他总能很快赶到求助者家中。
夏日的一天,一位独居老人家临时断电。苏芳林顶着高温,忙活了两个小时,终于找到了线路出现问题的原因。
这些年,他帮助邻居解决过多少次电路问题已经数不过来了,却从没有收过别人递来的报酬,甚至还自掏腰包买过不少零件。
现在,苏芳林常把工具箱放在小区值班室,为的是谁有需要了,他能随叫随到。
暖心靠谱的“调解员”
47号院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管网老化、道路坑洼、停车位不足等问题一度困扰居民生活。去年,经国贸社区研判后决定:改造小区硬件设施。大家一致赞同该决定,但具体改造意见却难以统一,迟迟不能动工。
这时,苏芳林主动做起了“调解员”。他挨家挨户走访征求意见,有些人白天不在家,他就晚上去。有些人一次沟通不好,他就跑两次,甚至三次。那段时间,他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居民的诉求:“3号楼王阿姨希望更换上下水管道”“顶楼希望做楼顶防水”“年轻人希望硬化路面”……在施工期间,他每天都要去工地上看一看,协调解决施工噪音扰民的问题。
3个月后,47号院内道路平整了,污水管网换成了新的,楼道及外墙焕然一新。有居民说:“没有老苏磨破嘴皮、跑断腿,改造哪能这么顺利。”
院内曾有一棵老桐树,根系顶破了路面,枝干碰到了电网,还占了停车位。有人提议把这棵树伐掉,有人反对。苏芳林认真查看了此树,发现树干已有蛀虫,个别枯枝摇摇欲坠,存在安全隐患。于是他又给大伙做起了工作:“树是老邻居,但安全更重要,伐了树还能拓车位……”最终,老桐树被伐,小区里重新规划了3个停车位。
默默奉献的“清洁工”
几乎每个清早,47号院内都会看到苏芳林的身影,他不是在清扫落叶,就是在清除楼道里的杂物。“47号院是我们共同的家,环境卫生好了,大家住着也舒心。”他总是这样说。
院内老年人居多。有些老人舍不得扔掉一些废旧杂物,便堆放在楼道间。苏芳林耐心地给他们讲杂物占楼道不仅影响美观,还存在安全隐患。平时,他在小区散步时看到有果皮、纸屑等垃圾时,都会默默地清扫。对个别居民乱停乱放自行车、电动车的行为会及时制止,提醒他们有序摆放。
“苏芳林的善举感染了居民,不少人主动加入到清扫队伍中来,孩子会捡起路边的塑料瓶扔进垃圾箱,大人在经过楼道时,会顺手整理堆放的杂物。”国贸社区党委书记魏燕说,47号院的环境卫生越来越好了。
从“电工”到“调解员”再到“清洁工”,苏芳林用三种身份,诠释了“好邻居”的模样。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一件件细碎小事,把温暖种进了邻里心间,让社区成为充满爱的“大家庭”。
编辑:马杭娟
初审:董智勇
终审:杨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