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日报 记者 吕佳 李二娟
秋日渭南,天高云淡,硕果盈枝,果香四溢。
9月12日,美丽的渭河之滨迎来了一场葡萄产业的盛会——首届葡萄经销商大会暨2025临渭葡萄产销对接会在临渭区举办。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学者、全国渠道采购商、本地种植大户,以及保鲜、包装等产业链企业代表等500余人齐聚于此,共品葡香、共话合作、共谋未来。
品牌引领 擘画新篇
“临渭葡萄产销量全国领先”——开幕式上,临渭葡萄全新品牌口号正式发布。这掷地有声的十一个字,不仅仅是一句推广语,更是临渭葡萄迈向品牌化、标准化、全国化的郑重宣言。
“‘产销量全国领先’这句推广语,既彰显着临渭区26万亩种植规模与40万吨年产量的硬实力,更传递着一种信任——对品质的信任、对供应的信任、对未来的信任。”农本咨询首席专家贾枭是这一品牌战略的规划者。他指向大屏幕上的“葡萄火炬”图案,对临渭葡萄全新品牌形象进行深刻解读:“这个融合了葡萄果实与叶片的‘葡萄火炬’符号,有力彰显了临渭葡萄‘领跑行业、全国领先’的行业地位……”台下,种植大户纷纷拿出手机拍下图案,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
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会长鲁芳校在致辞中肯定临渭葡萄近年来的发展成效,并鼓励“临渭要立足全国视野,打造鲜食葡萄交易中心和产业交流合作高地。”话音未落,与会的几位采购商已开始交换名片,谋划着会后深入对接。
以葡为媒 以会兴业
这场大会,不只是语言的交流,更是合作的落地。
会议现场,10家企业获授“临渭葡萄”区域公用品牌使用证书。紧接着,多家产供销企业代表走到签约台前,落笔的瞬间,标志着临渭葡萄“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合作正式启动。
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副所长王海波,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栽培生理岗位科学家、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会长田淑芬等6位专家围绕鲜食葡萄产业趋势、市场流通变革、渠道拓展、供应链优化、消费需求与海外出口等主题发表演讲,深度分享。一句句真知灼见引发台下共鸣,大家全神贯注,生怕错过重要信息。
展厅走廊两侧展台上,阳光玫瑰、红提等多个品种葡萄鲜亮诱人,葡萄汁、葡萄酒等深加工产品琳琅满目。人群熙攘中,大家或手捧品种手册细读,或拿着产销对接表热切交流。“您基地规模多大?”“冷链怎么解决?”“甜度能稳定在多少?”……每一个问题都指向实实在在的合作。
临渭葡萄种植大户、临渭区邽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贾斌正忙着给银信(山东)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梁邦磊递上阳光玫瑰:“您尝尝,咱这品质怎么样?”梁邦磊品尝后不住点头:“口感确实不错,我们的消费市场主要针对一线大型城市,需要的就是高品质货源。”两人当即交换联系方式,交流合作细节。
看园选果 现场点单
理论碰撞之后,是更具象的感知。
午后,200余名经销商代表走进临渭葡萄种植基地、渭南葡萄产业园和产业链企业,开展深度考察与对接洽谈。秋阳之下,连片大棚熠熠闪光,棚内果穗累累、清香扑鼻。
“从会场服务到葡萄品质,每一点都让我惊喜!”安徽省亿升源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刘传记第一次来渭南,他用“震撼”一词形容此行的感受。“此次参会真切感受到临渭做好葡萄产业的决心和诚意。”刘传记告诉记者,更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临渭葡萄完整的产业链和清晰的品牌意识,相信临渭葡萄发展后劲十足。
“34.99亿元的品牌价值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临渭区果业中心主任杨立会表示,临渭区将以此次大会为新起点,持续强链延链补链,推动葡萄产业从“规模领先”迈向“价值领先”,真正将“临渭葡萄”打造成临渭农业的“王牌”、陕西葡萄的“头牌”、中国葡萄的“名牌”。
夕阳西下,参会代表仍聚在一起,热烈讨论,深入交流。相信他们装进行囊里的不仅是临渭葡萄的资料册,更是装满了临渭葡萄的香甜,也装满了关于“甜蜜事业”的约定。
一场大会,一次对接,一轮升级。从品牌发布到产销签约,从专家论道到实地考察……渭水之畔,葡萄藤正默默孕育下一季的丰收,而属于临渭葡萄的新故事,才刚刚开始书写。
编辑:马睿妮
初审:雷沛
终审:宋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