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发布
QR Code
数字报
QR Code
官方微博
QR Code
官方微信
QR Code

这场戏“嘹咋咧”!——大荔县戏曲进乡村(社区)惠民演出“点亮”村民夜生活

发布时间:2025-09-19 08:45:32

渭南日报  记者 姜晓 见习记者 刘伟

“快走快走,村头的戏快开始了!”9月9日傍晚,大荔县朝邑镇活动广场上,60岁的李凤华拿着小马扎,一路小跑到舞台前,抢先占到一个最佳位置,嘴角的笑意压不住,“上次看《周仁回府》没看够,这次可得往前坐”。当天,2025年大荔县戏曲进乡村(社区)惠民演出在此开唱,一曲曲同州梆子不仅唱“活”了乡村夜,更唱出了基层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期盼。

距离演出开始还有一个多小时,广场上已热闹起来。不少年轻人举着手机,等着记录这场“家门口的文化盛宴”。舞台旁,剧团工作人员忙着调试乐器,二股弦、板胡整齐摆放,板鼓旁的梆子擦得锃亮。

19时30分,随着一声清脆的梆子响,演出正式拉开帷幕。

板鼓“咚”地落下第一拍,台下瞬间安静,二股弦的尖细清音缓缓流淌,《周仁回府》的旋律响起,不少老人下意识跟着轻轻打拍子。“悔不该……”饰演周仁的演员一开口,婉转悲怆的唱腔便抓住了所有人的耳朵。当剧情推进到“舍妻救嫂”的两难时刻,演员单膝跪地,手捂胸口,眼里的泪光在舞台灯光下格外动人,台下连孩子的打闹声都没了,大家屏气凝神,生怕错过一个细节。

“这戏演到我心坎里了!”当“哭墓”桥段上演,演员一个踉跄、一声泣诉,前排的观众王翠霞悄悄抹了把眼角。她指着舞台告诉记者:“我打小就爱听同州梆子,以前村里唱大戏,得跑好几里地去看,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听到,还是这么地道,听着心里就是美!”

武场段落登场时,气氛瞬间推向高潮。在铿锵有力的乐器声中,演员甩着水袖、迈着台步,每一个身段都透着扎实功底。“好!”“再来一段!”台下的喝彩声此起彼伏,演员也被观众的热情感染,唱腔愈发激昂,台上台下形成奇妙的共鸣。

“现在的日子越过越好,乡亲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大荔县剧团负责人何满堂介绍,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州梆子承载着当地的历史文化记忆,也是连接群众情感的纽带。近年来,大荔县持续推进戏曲进乡村(社区)惠民演出,每年举办130余场,不仅把经典剧目送到基层,还会借着演出间隙开展政策宣讲、道德模范事迹分享,让文化惠民与文明实践同频共振。

“下一步,我们会多收集乡亲们的意见,把大家爱听的老戏再打磨打磨,也尝试在剧目中融入乡村振兴、文明新风等内容。”何满堂说,要让同州梆子这门老艺术焕发新活力,就要既守住文化根脉,又贴近群众生活,用戏曲的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力,才能让更多群众在梆子声里感受到文化惠民的温度。

“今晚这场戏‘嘹咋咧’!”演出落幕时,人群中不时发出感慨。不少村民边走边讨论剧中情节,孩子们哼着刚学会的唱段,月光下的乡村,因这一曲曲同州梆子,更添了几分烟火气与文化味。

编辑:马睿妮

初审:雷沛

终审:宋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