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发布
QR Code
数字报
QR Code
官方微博
QR Code
官方微信
QR Code

文化中国行丨“让文艺走进群众生活,让文化滋养心灵”——华阴市文化馆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侧记

发布时间:2025-09-22 08:26:39

渭南日报  记者 梁晓蔚

近期,2025年华阴市文化馆惠民演出活动第二阶段圆满收官。在3个月的时间里,成功演出33场,辐射带动了华阴市所有镇(街道),同时还深入15个社区,惠及群众超1.2万人次。

华阴市文化馆2025年“四送六进”惠民演出活动走进华岳社区   华阴市文化馆提供

近年来,华阴市文化馆整合民间文化资源,创新开展惠民演出,通过三方联动、精准对接等方式,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让文化惠民“接地气”,群众生活“添活力”。

整合资源 让演出队伍“强起来”

“在工作中,寻找演出队伍至关重要。华阴民间文艺氛围浓厚,民间班社(团体)较多,我们就想着把民间这些戏曲、舞蹈、器乐、声乐等班社(团体)进行整合,成立统一的惠民演出队伍,队伍壮大了,惠民演出难题和频次都会迎刃而解。”9月16日,华阴市文化馆馆长王妮告诉记者。

华阴市拥有国家级非遗“华阴老腔”“华阴迷胡”等多种文化资源,群众文化非常活跃。“如何让群众多看戏,看好戏?高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演出的需求。这个问题我们一直在思考。我们要让华阴的民间班社(团体)发挥大作用,并聘请专业老师对他们进行器乐、服装、唱腔、动作等方面的培训,鼓励他们大胆上台表演。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了演出频次,而且提升了民间班社(团体)的演出水平,可以说是互利双赢。”

华阴市华荣戏曲班社负责人王华荣兴奋地告诉记者:“通过资源整合,我们不仅找到了依靠,而且还得到了专业的培训机会。更重要的是,我们有了更多的观众和稳定的演出场地。我相信,我们的戏会唱得越来越好。”

三方联动 让演出频次“多起来”

“以前看演出场面较大,观众较多,等候时间长,现在演出灵活多样,村部、广场、农家院落,音响一开,铜锣一敲,紧接着就是好戏连台。”这是孟塬镇涧东村村民张公让的感慨,道出了华阴市文化惠民演出带来的真切变化。

这一变化不仅得益于强大的演出队伍,更得益于华阴市实施“县级统筹+乡镇参与+文化馆监管”三级联动机制。华阴市文化和旅游局统筹制定《华阴市文化惠民演出实施方案》,建立覆盖华阴市的演出网络;各镇(街道)文化分馆负责协调,落实演出场地;华阴市文化馆安排专人组织实施,全程指导监管,做好后勤服务,确保每一场演出顺利进行。

“我们华阴市有许多民间戏曲班社,他们的演出热情很高,经过我们的专业培训后,就纳入惠民演出队伍了。目前,我们培育基层文艺带头人50名,形成10个专业团队示范引领、58个民间班社(团体)广泛参与的演出格局。”王妮介绍,这些队伍常年活跃在基层,基本实现了“村村到、月月演”。

精准对接 让演出场面“火起来”

“真的没想到,我们点名演出班社(团体)能来村里。”看着舞台上精彩的戏曲表演,罗敷镇武旗营村村民官随团格外兴奋。他对华阴新推出的“你点我演”文化惠民活动竖起了大拇指,赞不绝口。

在演出班社安排上,华阴市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群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班社(团体)。此举不仅满足了群众欣赏不同文艺风格的需求,还为演出班社赢得了一批忠实粉丝和观众。

“通过精准对接,让我们欣喜地看到,群众对于传统文化的热情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罗敷镇副镇长安婷莉说,“戏曲班社在演出后得到了观众的热烈掌声和好评,这让我们探索出了通过戏曲文艺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和发展的新途径。更重要的是,这种互动模式不仅增强了群众的文化自信,也为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了新活力。”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四送六进’惠民演出工作要求,在做大做强已有文化品牌的基础上,组织策划更多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精品,围绕传统文化、家风家训、尊老爱幼、乡村振兴等主题,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不断推出反映时代新形象,讴歌人民新创造,彰显华阴特色、华阴风格、华阴气质的文化品牌活动,让华阴的文化队伍活跃在基层,让华阴的文艺节目闪耀在舞台,让文艺走进群众生活,让文化滋养心灵。”王妮满怀信心地说。

编辑:马杭娟

初审:徐磊

终审:夏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