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日报 记者 高娟
在渭南公安法治战线,有这样一位深耕29年的“老兵”:他见证了刑侦审讯室的灯火通明,亲历过禁毒战场的刀光剑影,如今在工作岗位上以法治思维为笔,以创新实践为墨,勾勒出渭南法治公安的生动图景。他就是市公安局法制支队副支队长张朝阳,一位用忠诚与实干诠释“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共产党员。
勇于探索 做法治公安谋划的“急先锋”
张朝阳的名字始终与“创新”“突破”紧密相连。工作以来,他始终将个人的成长与公安事业的发展同频共振,把对职业的敬畏与热爱,深深镌刻在每一个平凡的工作细节里。
2017年张朝阳接手法治工作时,正值全国法治公安建设加速推进的关键期,面对执法理念滞后、机制建设零散等现实难题,他没有选择“按部就班”,而是以“重构者”的魄力重塑工作格局。他率先提出“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的核心理念,将目标锁定在“追赶超越、扛旗夺杯”的高点,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成为他推动法治公安建设的行动纲领。
“法治建设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织密制度的‘防护网’。”带着这样的思考,张朝阳牵头调研3个月,走遍全市13个县(市、区)的基层所队,收集整理50余条一线执法难题,最终推出了在全省公安系统具有重要影响的渭水崇法“十个十”工程。这项工程如同一张精密的“法治蓝图”,从执法思想理念革新到执法质量全流程管控,从民警法治能力提升到监督管理体制改革,从执法责任体系重构到法治服务保障等10个方面齐头并进,每个方面又包含10项具体举措,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法治化体系。
这项工程的影响力很快超出预期:一经推出就获得陕西省公安厅主要领导批示肯定,随后被公安部法制局作为“基层法治创新样本”编发专刊推介。面对纷至沓来的赞誉,张朝阳总是说:“能让法治的阳光照进每个执法环节,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
如今,渭水崇法“十个十”工程已成为渭南公安的“法治名片”,而张朝阳依然保持着探索的热情。他的案头,新修订的《执法能力提升实施方案》上密密麻麻写满了修改意见——这位法治公安建设的“急先锋”,正以永不停歇的脚步,描绘着更广阔的法治蓝图。
激流勇进 做办案中心提质增效的“弄潮儿”
“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是公安执法的‘生命线工程’,慢一步就可能落后一个时代。”面对公安部、省厅部署的提质增效硬任务,张朝阳深知责任重大。彼时渭南多数办案场所还停留在布局零散、信息化滞后的传统模式上,跨越式升级如同在空白纸上绘蓝图。
2023年4月,他带队南下考察,在江苏等地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嫌疑人入所生物信息自动采集、电子笔录智能纠错等功能已相当成熟;而广东番禺的“一站式”办案模式,更让他们直观感受到差距——嫌疑人从到案到送押全流程闭环,效率大大提升。4天行程,5座城市,6个标杆单位,带回的2万字考察报告里,藏着打破思维定式的“破冰”勇气。
返回后,张朝阳连夜草拟“分类打造、梯次突破”方案:第一梯队将基础较好的韩城、临渭、白水列为示范点,瞄准“全国一流”:韩城突出“智慧赋能”,搭建智能化分析系统;临渭聚焦“集约高效”,整合功能区实现“一站式中心全流程管理”;白水强化“硬件一流”,按最高标准配置设施。第二梯队聚集精细管理,推进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升级改造,打造省级标杆。第三梯队针对薄弱县区,完善系统功能,理顺运作机制,确保执法办案绝对安全。
方案落地阶段,他全程督战。那段时间,他的车成了“移动办公室”,白天跑工地,晚上改方案,市县往返次数连自己都数不清。
全市法治公安建设现场会在韩城召开时,参会人员看到韩城办案中心内人员轨迹实时跟踪、民警办案全程保障、速裁法庭现场裁决的场景时,叫好声不断。
如今,临渭分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获评“全国成效突出办案中心”;韩城市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接待全国各地市单位考察;全市办案场所连续多年“执法隐患全整改、安全事故零发生”。老民警感慨:“改造后单案办理时间大大缩短,证据瑕疵率不断下降,办案心里更踏实了!”
而张朝阳已规划了新目标,这位“弄潮儿”始终站在改革浪头,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渭南公安执法规范化的里程碑。
锐意进取 做执法监督管理的“排头兵”
“执法质量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一丝一毫不能含糊。”这是张朝阳常挂在嘴边的话。在他看来,法治工作既要为民警办案“撑腰”,更要为执法公正“把关”。为此,他将执法质量管控作为渭水崇法工程的核心抓手,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牵头构建起执法质量管控“三四五”工作机制,为全市执法监督安上了“精密齿轮”。
“三项原则”划出监督红线:每月固定3天开展案件评查,每季度聚焦一个执法领域攻坚,年底进行全面考核,形成“日常有监管、阶段有重点、全年有总评”的闭环。
“四种方式”织密监督网络更显匠心:实地评查深入办案一线查台账,网上评查通过执法平台看流程,专项评查紧盯酒驾、涉企案件等民生领域,交叉评查则组织县区民警互查互纠。案件质量连年名列全省第一梯队。
“五个手段”确保监督落地:当面反馈直指问题不留情面,网上通报指名道姓晒出短板,个案监督跟踪整改全流程,限时整改设定“72小时反馈”红线,跟踪问效纳入单位绩效考核。有基层民警感慨:“张支队的监督不是挑刺,是手把手教我们规范执法。”
在他的推动下,《案件评查工作方案》进一步细化评分标准,酒驾案件专项评查隐患及时发现并整改,交警部门“万案大评查”使交通违法处理合格率不断提升。
数据见证成效:全市案件优秀率、合格率同比分别上升4.5%和2.4%,连续七年蝉联全省执法质量优秀单位,群众对执法公正的满意度不断提升。而张朝阳的案头,永远堆着最新的评查报告。这位“排头兵”正以较真碰硬的韧劲,守护着执法公正的每一道防线。
从刑侦破案到法治把关,从青春年少到两鬓微霜,张朝阳用29年的坚守证明: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做精就是不简单。他就像渭水河畔的一块磐石,任凭岁月冲刷,始终矗立在法治公安建设的潮头,用忠诚与担当,书写着一名共产党员、一位公安民警的时代答卷。
编辑:马睿妮
初审:徐磊
终审:夏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