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日报 记者 赵倩茹
9月20日,富平县中华郡文化旅游景区渭南百团戏曲联赛后台人影流动。合阳县线腔木偶剧团的青年演员王锋洲正俯身检查手中的木偶,指尖轻抚过每一根丝线,像是与一位老友低语。当天晚上是剧团的折子戏专场,九折戏连演,而他将担纲《钟馗醉酒》与《闹春》两出重头戏。
王锋洲今年30岁,出生于合阳县北黑池村,一个被当地人称为“线戏窝子”的地方。童年时,村里戏台前的锣鼓声、木偶腾挪的身影,在他心中埋下艺术的种子。成年后,他经长辈引荐进入剧团,从此便与合阳提线木偶戏结下不解之缘。
“从练臂力开始,长线走大步,短线走小步,一提就是十几分钟、半小时。”回忆起学艺之初,王锋洲语气平静,却透着一股韧劲。12年来,他从只能坚持5分钟的新手,成长为能驾驭半小时大戏的台柱子。
2015年,在西安易俗社,王锋洲第一次正式登台演出《钟馗醉酒》。“当时太紧张,抓错了线。”他笑着摇头,“那场戏,真是硬着头皮演完的。”然而,正是无数次的失误与调整,让他在岁月中逐渐沉淀出自信。如今,他不仅走遍国内舞台,更随团赴日本、匈牙利、土耳其等国演出。“外国人觉得合阳提线木偶戏新奇,但我想让他们看到的是中国非遗的深厚文化底蕴。”
谈及恩师,王锋洲眼中泛起敬意。合阳提线木偶戏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肖鹏芳教他练习基本功,老师王宏民则手把手指导他操控木偶的细节。“《钟馗醉酒》就是王老师一字一句、一线一动作教出来的。”王锋洲说,王老师每次登台前都会反复检查木偶、叮嘱演员,那种对艺术的敬畏,至今影响着他。
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根。王锋洲还自创了合阳提线木偶戏《舞狮》,木偶狮子生机勃勃,时而俏皮耍宝,时而喷火惊众,受到观众欢迎。他用现代审美激活传统形式,让合阳提线木偶戏在笑声中焕发新生。
作为全县唯一专业传承“合阳提线木偶戏”的剧团,合阳县线腔木偶剧团年均演出惠及观众10余万人次,通过“非遗进校园”、国际交流等途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王锋洲坦言,剧团演员多在30岁以上,青年人才断层仍是隐忧。
“我想创作更多贴近年轻人的作品,让合阳提线木偶戏跟上时代,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看戏。”他轻轻整理着木偶的戏服,语气坚定。丝线在他手中不只是道具,更是接力棒,一头连着千年非遗的根脉,一头系着观众的期待。
编辑:马杭娟
初审:徐磊
终审:夏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