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日报 记者 马栋蕊 见习记者 马周宁
9月19日至21日,西安国际会展中心内人头攒动,第三届西安国际养老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西安老博会)在此拉开帷幕。作为西北地区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养老产业盛会,本届展会吸引了全国388家企业、机构参展。其中,渭南市组团带来的“养老事业+产业”融合发展成果,从政策创新到服务落地,从科技赋能到特色产业,全方位展现了应对老龄化的“渭南方案”,成为展会焦点。记者在现场走访时发现,渭南展区的每一处细节,都藏着对提升“银发群体”生活品质的深度考量。
政策筑基:“清单化”服务让养老更安心
在西安老博会渭南展厅内,以“2025年渭南市养老服务和养老产业概况”为核心的展示内容,通过文字介绍、数据图表与实物展品相结合的形式,吸引了众多参展观众驻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渭南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21.74万,占总人口的26.56%,老龄化程度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面对这一现状,渭南市委、市政府将养老事业与产业协调发展作为保障民生的重要举措,通过政策完善、供给优化、人才培育等多维度发力,构建起覆盖“机构+社区+居家”的全链条养老服务体系。
西安老博会1号展馆渭南展区现场。
市民政局老龄工作和养老产业科科长郑栋向记者介绍,渭南市先后印发《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等13项政策文件,在全省率先建立市级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我们把‘为老人提供什么服务、怎么提供’列得清清楚楚。”郑栋举例,比如针对农村老年人,通过互助幸福院运行管理办法,明确了设施维护、服务标准、人员配备等细节,推动农村养老设施“建得成、管得好、用得上”。
更令人瞩目的是,渭南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调研报告被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学习与研究》全文刊发。“这说明我们的探索得到了认可。”郑栋坦言,政策的生命力在于落地,目前渭南已形成“机构+社区+居家”全链条服务网络,“下一步,我们还将根据老年人需求变化,动态优化政策,让养老服务更精准。”
服务落地:从“兜底保障”到“品质提升”的跨越
“阿姨,您看这个智能轮椅,有不同挡位,您试试咋样?”在东秀星健康养老产业有限公司的展位前,工作人员正为参观的老年人演示适老化设备。作为渭南本土养老服务品牌,东秀星健康养老产业有限公司此次展示的“银龄金街”模式,让不少参展者眼前一亮。
“我们打造的‘银铃金街’养老综合体模式是:‘楼上养老、楼下就餐,楼上养老、楼下养生,楼上养老、楼下购物,楼上养老、楼下娱乐’等综合服务,使辖区居民享受‘一刻钟便民服务圈’带来的便利。”公司创始人黄秀娟——这位获评“全国养老服务先进个人”的从业者向记者表示,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助餐、助浴、康复等服务,还有适老化产品体验、文化娱乐活动。
这样的“暖心服务”在渭南并非个例。在陕西杜桥医养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展位,“四色三康”健康服务体系模型前围满了咨询者。“绿色代表医疗,红色是养老,橙色是教育,金色是社区,我们把这四者融合,打造‘医、养、康、护、教、娱、安’七位一体模式。”公司董事长肖茜解释,目前他们已为超5万人次提供服务,完成3000户适老化改造,“有位失能老人通过我们的远程医疗和上门护理,现在能简单自理了,为此家属专门送来了锦旗。”
在渭南市老年公寓的展示区,记者看到了“失能失智照护中心”的服务场景视频:护理人员通过益智游戏、音乐疗法、怀旧小组活动,帮助认知症老人延缓认知衰退。“市老年公寓2003年成立,现在是省级五星级养老机构,有24小时轮班陪护,还定期组织生日会、户外游览等,让老人感受到家的温暖。”市老年公寓副主任陈倩说,目前公寓床位使用率达90%,不少老人是通过身边的亲戚朋友推荐来的。
产业赋能:让“渭南特色”滋养银发经济
“真不错啊,启动不到一分钟就热起来了,很暖和,可以列入我们的选品清单里。”宝鸡天健健康医养有限公司负责人陈芳体验多功能加热披肩时表示。
渭南市华州区信达电器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为咨询者试穿石墨烯多功能护肩。
“这是我们的石墨烯发热系列产品,不仅有披肩、控温防寒马甲,还有发热围巾、按摩护肩仪、暖手宝、户外暖身毯等,这些产品都可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渭南市华州区信达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东陆勋介绍,这些产品还通过贸易公司间接出口俄罗斯、美国、英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去年销售收入达700万元。
“这是用富平野生柿树为茶原料做的君迁子茶,富含亚麻酸和‘小金花’菌,特别适合老年人养生!”在渭南农投集团富平君迁子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展位,工作人员泡出的茶汤香气四溢,吸引了大批观众驻足品尝。公司负责人乔琳告诉记者,他们依托本地野生柿树资源,将传统茯茶工艺与养老需求结合,这款茶上市半年就成为“网红产品”。
在展会现场,像这样兼具“地域特色”与“养老属性”的产品不在少数。陕西红星美羚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展位前,“纯鲜有活性,羊奶选美羚”的标语格外醒目。“我们扎根富平47年,专注活性羊乳研究,老年人喝的羊奶粉不含A1-β 酪蛋白,更容易吸收。”公司招商经理陈涛拿出检测报告,“去年我们销售额突破4亿元,其中老年系列产品占比30%,这次展会已经和2家养老机构达成合作,5家已达成意向合作。”
在“臻艾源”秦艾产业园的展位,艾灸体验区排起了长队。“我们只做3年陈秦艾,开发了130多种产品,从灸条到艾绒枕,都很受老年人欢迎。”渭南星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王敏介绍,产业园除了秦艾种植推广,还配套了养生餐厅、研学基地,“去年接待养老旅居团队50多批,带动周边100多户农户增收,这就是‘养老+农业’的力量。”
未来展望:让养老更有“科技感”与“烟火气”
西安老博会的成功举办,为渭南养老事业与产业发展搭建起展示、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展会期间,渭南凭借“养老事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显著成果吸引了众多目光,更借此契机,与省内外优质资源达成合作意向,为未来养老工作注入“科技赋能”与“温情服务”双轮驱动的全新动能,推动养老模式朝着“既有智能便捷,又有居家温暖”的方向转型升级。
截止9月21日西安老博会闭幕,我市共签约6个意向项目,总金额高达6.02亿元。其中在开幕式当天,临渭区民政局与河北伟誉医疗康养科技有限公司签约的意向项目“渭南市临渭区银发经济产业园项目”,以5.8亿元的投资规模成为焦点。该项目聚焦适老化产品研发与生产,不仅将围绕老年人多样化需求,推动适老化产品品类拓展与功能升级,更将融入智能化设计,研发契合居家养老场景的智能辅助设备,为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提供“硬件支撑+智能保障”的双重助力,进一步丰富养老市场供给。
“此次参展,不仅是展示渭南养老服务的成果,更关键的是学习各地的先进经验,找准自身在养老服务精细化、产业多元化、科技应用深度等方面的不足,为后续工作精准发力奠定基础。”渭南市民政局局长石雨说。
石雨表示,养老并非单纯的“老有所养”,更要达成“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渭南市民政局明确了“十五五”期间养老工作的核心方向,未来将持续探索“政策+服务+产业”的深度融合路径,让养老服务既有科技赋予的便捷高效,又不失居家生活的烟火温情。
以政策为有力支撑:市民政局将加速搭建“县(区)综合服务、乡镇(街道)区域联动、村(社区)就近就便”的三级养老服务支撑体系,依托村(社区)养老服务点,将服务延伸至每一户家庭。同时,持续完善居家养老配套保障,推进适老化改造向家庭、社区、城市全场景拓展,从细微之处提升老年人居家生活的安全性与便利性。
以产业为强劲驱动:市民政局将依托特色资源与合作项目,一方面壮大适老化产品研发、智慧养老设备生产等产业板块,丰富养老产品供给;另一方面培育多元化养老服务,既通过政府主导的养老机构强化对失能、失智老人的兜底保障,也支持“鸿基椿萱”等高端养老机构发展,提供高品质享受型服务,满足不同群体的养老需求。
以服务为核心要点:市民政局将聚焦独居、留守、失能等特殊群体,建立常态化关注机制,依托养老网络与智能监测设备,实时掌握老人生活状况,防范意外发生。同时,通过丰富社区养老活动、搭建老年人力所能及的参与平台等,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安享有尊严、有品质的晚年生活。
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程中,渭南将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强化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专业培训、职业晋升通道设置等,提升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与服务水平。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搭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实现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的精准对接,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
9月21日,当西安老博会的人流渐次散去,渭南展区的工作人员仍在整理着一份特殊的“清单”——上面记录着参展老人对智能轮椅的操作建议、对适老化改造细节的需求反馈,还有来自各地企业关于产业链协同的合作构想。这份清单,正是渭南养老事业“以需求为导向、以实践为根基”的生动注脚。
正如石雨所言:“老博会给了我们展示‘渭南方案’的窗口,更让我们看清了养老事业的着力点——既要用产业链的‘全’满足老人需求的‘多’,用科技的‘智’解决照护的‘难’,更要用服务的‘暖’守住居家的‘情’。”下一步,市民政局将以供需衔接、连接成网的三级养老服务体系为支撑框架,加快推进适老化改造,大力引入智能养老设备与科技企业;加强与周边地区交流合作,共享养老服务资源与经验,共同推动区域养老服务协调发展;积极探索“养老+文旅”“养老+金融”等多元业态融合,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打造具有渭南特色的养老服务品牌。
编辑:马杭娟
初审:徐磊
终审:夏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