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发布
QR Code
数字报
QR Code
官方微博
QR Code
官方微信
QR Code

科技“点亮”柿产业 实干托起致富梦——记渭南市科技特派员杨勇

发布时间:2025-09-25 08:21:13

通讯员 雷辉

连续几天的雨水让杨勇很是担心。“雨水过多容易导致尖柿炭疽病的发生。”9月24日一大早,杨勇就前往富平现代农业县域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站查看示范园尖柿生长情况。自担任渭南市科技特派员以来,这位“柿产业专家”扎根一线,以品种改良、技术创新、示范推广的“组合拳”,为富平柿子产业升级贡献了一份力量。

富平尖柿虽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却长期受品种混杂、炭疽病高发、栽培模式落后问题的困扰。杨勇带队对症开方,构建“品种优化—模式创新—病害防控”三位一体技术体系,引进抗病尖柿等优良品种,通过高接换头让老柿树焕新颜;研发主干形、篱壁形等机械化栽培模式,抗病尖柿篱壁园亩产提升30%、采摘效率提高40%;针对炭疽病这一“顽疾”,提出“全域、全时、综合”防控策略,将发病率从30%压至5%以下,商品果率提高12%,让柿农的腰包渐渐鼓起来。

为加速科技成果落地,杨勇搭建“试验站+合作社+企业+农户”四级协同平台。在富平现代农业县域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站里,十余个柿子品种集中展示,“大辣椒”尖柿、“太秋”甜柿等新品种从这里走向田间;他还与企业、合作社共建6个核心示范园,2024年在杜村镇、曹村镇等地建起示范基地,以统一的“品种、技术、管理”模式,带动周边500亩(33.33公顷)柿园提质增效,户均年增收2.3万元。

针对柿农技术需求多、学习时间不固定的特点,杨勇通过“线上线下”同步发力,累计开展120余场培训,惠及8000余人次,指导柿农修剪柿树、防治病害;2024年在陕西广播电视台《致富大赢家》栏目开设6期专题讲座,单场直播观看超1000人次。他还通过“传帮带”培育10余名“土专家”,团队服务覆盖富平12个镇及渭南周边5个县区,推动1.2万亩(800公顷)标准化柿园落地。

近3年,杨勇完成5项科研项目,发表8篇SCI论文,主导技术获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二等奖;还指导建成中国柿博物馆。这位科技特派员,用实干兑现“派一名专家、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的承诺,让渭南柿子产业越来越红火。

编辑:马杭娟

初审:徐磊

终审:夏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