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发布
QR Code
数字报
QR Code
官方微博
QR Code
官方微信
QR Code

合阳县“四心联动”让群众幸福触手可及

发布时间:2025-09-25 08:23:52

通讯员 王梦卓 解张敏

“李书记,东新北巷的路灯啥时能亮起来?孩子放学黑灯瞎火,我们心里没底!”

合阳县城关街道太姒社区居民王大爷的这句话,被社区党总支书记李艳丽记在了工作日志首页。7月9日下午,社区联合合阳河务局、合阳农技中心召开协商议事会,路灯采购、施工安装、通电验收一气呵成。一周后,18盏LED太阳能路灯同时亮起。“灯一亮,心就亮了!”王大爷笑得合不拢嘴。

城关街道花园社区开展主题文艺汇演 通讯员 董登盈 摄

一盏盏路灯,是合阳县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缩影。近年来,合阳县把党建引领嵌入城乡治理最小单元,把政府、市场、社会、群众等力量拧成一股绳,创新“四心联动”机制,通过践行初心、共筑同心、党群连心、文化润心,推动基层治理从“条块分割”走向“协同共治”,把群众“急难愁盼”变成“幸福可感”。

践行初心 助老餐厅兑现为民承诺

合阳县以“一年十件实事”承诺活动为抓手,创新打造“家门口养老”模式,让群众在细微变化中感受初心温度。

在凤凰社区助老餐厅,78岁的居民张大爷点了西红柿炒鸡蛋和油泼面。他满意地说:“在这吃饭有补贴,便宜又可口,比自己做饭省心多了。”邻桌李阿姨也笑着接话:“以前买菜做饭太折腾,现在花小钱吃热乎饭,还能和老街坊唠嗑,舒心。”

据凤凰社区党总支书记曹丹红介绍,助老餐厅对老年群体实行梯度减免政策,60岁以上每餐减1元,70岁以上每餐减2元,80岁以上每餐减3元,90岁以上高龄老人每餐可减免4元。目前,餐厅由专业餐饮机构运营,聚焦高龄、独居、困难老人需求,每日提供营养均衡的三餐,并拓展送餐上门、健康监测、文化娱乐等综合服务。

通过改造升级城市社区现有场所,合阳县已建成多个日间照料中心与文体活动站,把助老餐厅打造成老人信赖、子女放心的“幸福餐桌”,真正实现了“承诺一件、办实一件、长效一件”,让“养老”变“享老”。

共筑同心 联席制度凝聚治理合力

9月4日,合阳县金水社区召开第三季度党建联席会议,由县直机关工委轮值主持,县委政法委、县委统战部、县医保局等23个成员单位负责人及联络员参会。

会议完善城市基层党建联席会议制度,融合“双报到双服务双融入”工作机制,推动人力、物力、财力、文化和组织资源向社区精准输送。参会各方围桌而坐,围绕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聚焦群众普遍性、集中性问题,共商解决路径。

“以前到社区报到后不知道具体干些啥,现在定期坐一起商量,资源共享、项目一起推,帮得准、效率也高。”共驻共建单位兼职委员宫全红说。

老人在凤凰社区助老餐厅用餐 通讯员 刘欣 摄

目前,合阳县11个城市社区已和191家企事业单位签订共建协议,依托动态管理的“三张清单”机制,每季度召开党建联席会议,推动3289名党员常态化下沉一线。今年以来,累计办结居民“微心愿”245项,从安装太阳能路灯到修复破损外墙,一批批民生“关键小事”落地见效,社区治理的“同心圆”越画越实。

“党建联席会议不是简单开会签约,而是要构建常态长效的协同治理机制,真正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金水社区党委书记孙向红说。

党群连心 议事平台激活微治理

紫荆小区过去存在电线老化、环境脏乱等问题,居民生活不便。西河社区网格员分批深入小区开展走访调研,组织“西河夜话”社区治理现场会,党员率先发声,各方热烈讨论,推选出物管会成员,当场制定并通过解决方案。

“起初大伙儿都不愿参加,觉得只是走个过场。”居民赵大爷回忆道,“但看到提出的问题真的被重视、被解决,越来越多邻居愿意加入了。现在我每月必到,不仅反映问题,还帮着出主意。”

西河社区党总支书记吕泽华在总结该小区居民自治实践时指出关键:搭建常态化议事平台,规范“提议—讨论—决议—落实—反馈”流程,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监督。

合阳县创新建立“周二说事日”机制,打造了“移动茶桌”“楼栋微夜话”等一系列灵活议事平台,吸纳退休党员、楼栋长和网格员加入说事队伍,议事场所灵活设置于居民日常聚集区域,共商身边关键小事。截至目前,已累计解决杂物堆放、屋面渗漏、邻里噪音等民生问题1590余件,形成“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难事共商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文化润心 创新活动开拓新路径

“如今咱们小区真成了一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退休教师王阿姨在环北社区纳凉晚会上激动地说。晚会节目由居民自编自演,老中青少齐聚一堂,掌声笑声不绝于耳,这正是合阳县以系统化、常态化、群众化文化机制推动基层治理创新的生动实践。

西河社区开展“西河夜话”社区治理现场会 通讯员 党美华 摄

近年来,合阳县以“党建引领、文化赋能、共建共享”为原则,建立“群众点单、社区派单、组织接单、多方评单”服务机制,开展全龄段文体服务,为老年人开设书法班、组织舞蹈队,为年轻人组织读书分享、体育竞赛,面向儿童推出“四点半课堂”,破解双职工家庭孩子课后托管难题。同时突出“居民主角”,培育文化骨干,建立“社区能人库”“群众文艺志愿团”,结合传统节日与重要主题,精准策划“艾香端午·巧手传情”“善心盛夏·清凉共送”等系列品牌活动。

南苑社区工作者刘倩说:“居民正从‘被动参与’转向‘主动创造’,文化服务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实现良性循环。”

今年以来,全县累计开展文艺演出、知识讲座、技能培训等群众性文化活动1320余场,服务居民超10万人次,推动社区文化从“节庆式点缀”升级为“日常化滋养”,实现文化育人、文化聚心、文化兴社的治理效果。

编辑:马杭娟

初审:徐磊

终审:夏莲